香港商报
残疾人士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社群,理应得到社会资源的协助,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其中为他们提供公共交通的票价优惠,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事实上,立法会已经连续三年通过议案,要求为残疾人士改善交通设施及提供优惠票价,证明这个建议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政府有关部门及一些交通机构仍然没正视这些诉求,使立法的工作一拖再拖。
现时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都为残疾人士提供交通优惠,英国、日本提供半费至全免的优惠;美国为残疾人士发放乘车优惠卡;比利时让视障人士免费乘车、肢体伤残及陪同者更获‘二送一’的优惠;内地亦提供免费或半费的优惠。这些例子都说明为残疾人士提供交通优惠,是大势所趋,是一个关爱社会的应有之义。香港一直自许为国际城市,却缺乏对残疾人士的照顾,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现时香港的主要交通机构中,只有新渡轮本地线及天星小轮为残疾人士提供半价优惠,不过,这些都是较少残疾人士乘搭的交通工具。一些他们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例如九巴、地铁、九铁等,均一直拒绝提供半价优惠。他们的理由是:他们的机构要按照审慎商业原则运作,现时经营成本又不断上升,票价优惠会对财政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然后,他们就将责任推到政府身上,认为交通津贴从福利角度而言应由政府提供。
可是,我们看看,地铁2006年中期业绩赚51.6亿元;九铁2005年全年赚3.17亿元;九巴2005年全年赚4.755亿元;新巴、城巴各赚约5700万元;可见利润并不算低,要给予全港约30多万名残疾人士优惠,相信对他们的财政负担不算太重,而且还可以树立他们的企业形象,何乐而不为?
现时政府正进行一项残疾人士使用交通工具特点的调查,以确定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士及丧失100%谋生能力的综援受助人使用交通工具的模式,并了解推行残疾人士票价优惠计划可能带来的财政影响。有关调查工作可望稍后向小组委员会报告。我们希望政府在报告完成后,可以尽快以行政的方式,向残疾人士提供交通票价优惠。
其实,政府可以逐步推行政策,先为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士及丧失100%谋生能力的综援受助人提供票价优惠。这两个组别只有约9.5万人,企业会较易接受。其后,政府才逐步扩大范围。另外,政府亦可以负担一部分车费优惠,可以与企业平等负担,使企业很难再反对这些建议。当然,这样做一定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是义不容辞的。
作者: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