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希望种子的辛勤园丁
——新疆喀什疏勒县洋大曼乡赛沙木巴扎希望小学校长买买提明·木太力甫先进事迹
新疆喀什疏勒县洋大曼乡赛沙木巴扎希望小学位于疏勒县城南16公里处311省道边。全校面积为10250平方米、有32名教职工、17个班、580名学生。学校设有党支部,有8名党员。教职工中2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13名具有小学一级职称,11名具有小学二级职称。2001年该校与疏勒县驻地部队南疆军区政治部建立“双拥”共建单位,同年被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希望小学。
买买提明·木太力甫,男,维吾尔族,36岁,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于1988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疏勒县洋大曼乡赛沙木巴扎希望小学任教。现任该校校长。该同志始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教育事业,模范履行职责,身先士卒并带领教师积极投入教研,不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辛勤耕耘,积极进取,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师德为准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教书育人,平凡而又伟大。在学生眼里,老师“不会错”,“一切”
二、全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此、他从教近20年以来,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讲台,每周上8-10节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他始终本着“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的原则,大力开展帮教活动和学先进、敢先进、超先进活动,积极鼓舞学生努力学习敢于提问,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他在教学工作中不担自己能这样做,而且还要求全校教师这样做,与教师进行座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学质量。同时,大力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体育、写作、朗诵、画画、知识竞赛等,使其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办好第二课堂体育组,培养出了一个个德体兼备的小人才。
买买提明·木太力甫同志于1999年9月经县教育局任命为校长。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站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坚持课堂工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定,还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公约,以制度约束师生行为,增强师生组织观念,强化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校长他能够做到要求他人的自己先做,以科学、民主、规范的工作方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其次,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教学管理入手,有效地对课堂进行全面管理。自2000年对全校11种课目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建立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坚持一贯到底。从2002年开始在一年级上汉语课,为学生早日掌握汉语创造条件。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需求,近年来他为提高全校教师专业水平,鼓舞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大力支持6名教师在高等院校脱产进修和在职自学,使其提高文化程度和汉语水平创造了条件。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2月该校设置住校“双语”学前班,为今后小学数学直接用汉语授课打了下了基础,成为全县唯一设置住校“双语”学前班的小学,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坚持依法治教,努力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买买提明·木太力甫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贯彻国家“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等,努力提高自身和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为依法治教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组织全校教职工做好学生家庭档案的建立,整理工作,对学龄儿童进行全面模底,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巩固率达到99.8%,年巩固率达到99%,毕业率达到100%,少年儿童小学教育普及率达到100%。1998年以来针对全校80多名困难生,无依靠学生和思想不坚定的学生,自己带头座谈,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带头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有一次,他听说六年级的一名女学生在办理转学手续后不到新的学校上学,准备进城当保姆,立即赶到学生家,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针对农村贫穷落后,个别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严重等实际问题,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通过争取希望工程支援,师生集资帮困等方法,尽量为他们排优解难,保证继续读书升学。六年来全校财政和教师为希望工程捐款近一万元。因抓紧抓好国家九年教育小学教育普及工作,该校于2000年顺利通过自在区和国家“两基”教育检查验收,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买买提明·木太力甫同志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校长。
四、以部队共建“希望小学”为契机,大力改善教学条件。
1998年买买提明·木太力甫同志被任命为校长时,该校财务基础薄弱,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缺,无收入来源。在这种困难环境面前,他决不气馁,就如何改变校容校貌、昼夜难眼,反复调研,终于理出“一靠自己,二靠共建,三靠政府”的工作思路。一是、动员广大教职工就如何改善校容校貌进行主题讨论,座谈,动员师生理所能及的为学校面容的改善做出努力。他没有动员师生为学校建设捐款捐物,而要求师生爱护现有设备和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不能因环境差就自抱自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始终保持与“双拥”共建部队的联系,主动走访部队,与部队领导座谈,请他们到学校视察指导。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南疆军区政治部先后为该校投入10万余元新建三间教室,捐送价值5万多元的教学设施,为全校20多名贫困学生每年无偿提供援助3000余元,为其安心上学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为使该校教学质量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他多次找领导,打报告,争取县教育部门和乡党委、人民政府的支持,解决小学电子化教学设备,使学校硬件和软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当前全校教学条件已达标,旧有校舍焕然一新,硬化、美化后的校园少了尘土,多了花草,整个学校弥漫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