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工作[云南 李江富]
2006-09-12

——记悦乐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学校长 李江富
李江富老师生于1956年12月, 1976年高考落榜后,便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开初他在鱼塘小学代课,当时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在当地人眼里已经是很有文化的人了,但是他并没有停滞,他仍然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就去请教其他老教师。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1984年悦乐村白堡小学差教师,李江富老师成为首选教师。到白保小学任教的课余时间他走访家长,了解学生,抓住各种时间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功课,并且很难得的是有时间了还要到困难的学生家帮助干农活。1985年李老师到悦乐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学任教,由于李老师一向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以一个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做人的准则,所以1992年他担任校长职务。他既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者,也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始终坚持服务于人,教书育人的原则,二十余年的教书生涯中,以“言必行,行必果”和“为人师表”为己任,狠抓学校的“三风”、“三化”建设,注重过程,更关注质量。天威苗圃希望小学能够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与他不懈努力密不可分,真正体现了“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
学校前身是悦乐村鱼塘小学,建校时间长,加之是土木结构,教学楼随时危及师生安全。好在,苗圃行动带着香港人的公益心与爱国热忱为我们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师生都可以安全放心的上课了,李校长认为不管理好新建的学校,不光对不起教师、学生、家长,更愧对资助建校的香港朋友。为了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他多方游说,带头集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共6万余元。俗话说:“三分修建,七分管理。”如何管理好学校成了他反复思考、经常捉摸的问题,在他的心目中,始终认为创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管理,为此他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利用假期外出的机会学习管理经验,想教师所想,急学校所急,目的是把学校建设好,管理好才无愧于关心、支持学校的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特别是资助兴建学校的香港苗圃行动。
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他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为了学校的修建,他主动、积极参与学校建设规划,他总是跑前跑后协调邻里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与中心校基建人员一起严把质量关。2002年学校建成后,由于学校球场没有解决,学生没有活动场地,而且师生们一进校园雨天一脚泥,晴天灰尘随风飘起无法保持校园卫生,他多次与村民委员会联系,村委会同意给水泥、沙子,但是没有解决块石和平整球场的费用,学校因经济问题无力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广大师生,于是他把教师们召集在一起,让大家想办法,在召开了高年级学生家长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明了建好球场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多么重要,对学生的卫生习惯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一个人要从小事上学习好的方法和习惯。他精彩的演说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原本打算每家一人参与学校铺块石和平整球场地面,可是到了平整球场那天缺出乎意料的到了很多人,他们不但帮助操场填石块,还配合施工队打水泥地面。
教学中,他与教师们同甘共苦,不计个人得失,按照悦乐镇中心校的规定,校长因处理政务在该校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可以少上两节,但李老师不但没有比教师们的课时少,而且还说:“管理好学校,教好书、育好人是作为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很多人不解的问:“李老师:你累不累?学校有事你在,教师有事你在,学生有事你还在”。李老师却很开心帮助别人,老师和学生们有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不但在学校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主要的是在课余李老师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辅导作业,做些农活。校区的服务半径是3公里,离学较远的学生入学和巩固工作一直困扰着学校,为了解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给学生交书本费,经常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确保了学生都能按时入学,他的做法现在我们全镇得到推广。一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致使学生是中途退学,为了让学生重返学校上课,只要有学生流失,不管路有多远他都会立即上门做思想工作使其返校学习。有一名学生邱青松因任课教师多次上门做工作都不到校上课,他坚持上门做了5次工作,直到学生到校上课为止。他所做的一切学生、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说:“我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李老师。”家长说:“李老师这样辛苦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上学读书,还算是人吗?”李老师的辛劳没有白费,历年的统测中,他所任学科成绩总是在同级同课前五名。他意识到常规管理只有年年抓、月月抓、时时抓,才能有一个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秩序。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他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近几年,他管理的学校中,都有班级获得全镇第一名,2005年的毕业班统测获得县教育局的奖励。1998年他被县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年学校被县委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他又被县委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6年当选为悦乐镇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多次被单位和上级评为优秀、先进教师。
二、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情感管理
他深刻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管理必须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他根据悦乐镇中心校管理办法和学校实际,逐项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校产管理规定》、《教师纪律管理规定》、《师生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卫生管理规定》等。但李老师比较重视对教师的情感管理,给教师更多的关怀。他与学校行政“三必访谈”:教师有病必访、教师家中出事必访、教师家中有喜必访;教师工作出问题必谈、教师思想有疙瘩必谈、教师取得成绩必谈。他的做法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全体教师人人有事做,学校事事有人管,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为了不让财产流失,他将学校财产登记造册,开学初点交给班主任,放假时学校一一点收,如有破损情况,要求教师及时修复,使用了多年的学校,现在还是完好如初。对教师的管理,在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主动关心教师的学习,注重教师思想、教学工作,教师工作有困难就帮助解决,经常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要求教师积极反思,促进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对各级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他们学校教师,没有无故缺席或迟到的现象,提高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中严格执行《大关县教育局教师八条禁令》和《昭通市教师十不准》等安全、规定管理,与家长签订协约,共同管理,学校未发生一起大小安全事故,促进了学校和家长的团结与协作,调动了社会的参与,使学校真正成为大家的学校。他管理的学校,几年来,校舍门窗完整无缺,校园干净整洁,香港苗圃行动杨先生几次回访,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努力搭建平台,为教师提高自己创造机会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还必须有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李老师一直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二是认真抓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到目前为止悦乐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90%的教师达到了专科水平;三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搞传、帮、带活动,主要是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四是典型示范,狠抓业务素质的提高。他认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靠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他要求教师课前必须钻研教材、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学校还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将学校的三位年轻人推向重要的岗位,树立了青年教师的典范。部分教师的冒尖,带动了一在批教师的积极投身于教学教研工作,形成了一股比成绩、比奉献、比创新的风气。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积极地探索最有效、最合适本校的育人方法。在抓好业务素质培训的同时,学校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做师德的表率,积极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营造民主、团结、协作、务实的良好氛围,树立求实、创新、进取、奉献的精神。以党风带动学风,以党性铸师魂,坚决抵制一切有悖师德的行为。作为一校之长,为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和自己的教学,有时的确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他的妻子是农村妇女,因为李老师经常忙于工作,很少帮助妻子做农活,妻子很不理解,但他在抓好学校工作的同时,尽量抽时间帮助妻子做些家务事。特别是在“两基”攻坚期间,为了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他自己承担了最重的工作任务,到他们学校辖区最远的海银村办扫盲班,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每天晚上坚持上课。一天晚上赶去上课,遇天下大雨,雨具和电筒基本不能使用,自己就凭着对道路的熟悉,坚持赶到扫盲班上课,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赶路,因为明天还要给自己的小学生上课,文盲被他感动了,不用动员,自己到扫盲班学习,使他负责的区域的脱盲率达到100%。因为他的认真工作态度,感染了悦乐村全体教师,促进了全村扫盲工作顺利完成。
他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都很严格,促进并增强了师生关心、爱护校舍的意识,他想到香港苗圃行动杨先生(杨坤、苗圃行动义工,曾任大关县地区干事、苗圃执行委员会主席)及其它义工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为山区建校,无论如何都要管好这来之不易的学校。李老师以校为家、爱生如子、默默奉献,一直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就有一个好的教师集体,就有一批好学生。他以一个平凡的山区教师的缩影,诠释了山区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

      云南省大关县悦乐村天威苗圃希望小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