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庆祝教师节(组图)
2006-09-11
2006年9月8日上午,合肥庐阳区大杨五里拐小学的4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拼写出“老师好”三个大字,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表达对老师的问候和祝福。

2006年9月8日,湖南娄底市第二小学六年级1班的学生们在展示将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的绘画作品

2006年9月8日,教师节临近,上海某中学学生将鲜花插在彩色粉笔盒中祝老师节日快乐。
 
 
相关资料:纪念教师节当多自省
 
  20年过去了,教师正在走下圣坛。除了拜物主义的大潮冲击,我们自己也很难说还保有多少对职业的神圣感。我们正在被物质欲望所裹挟,变得追名逐利起来。因为“教师也是人”,也要过“小康”的日子。虽然(我相信)在边远的乡村一定还有不少教师在清贫中默默坚守着“师道”,但大都市里的教师群体正在成为“中产阶层”的一部分。

  教师追求小康生活当然没有错。我们甚至可以说,教师的普遍清贫是一个国家的耻辱。现代社会没有理由要求任何人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警惕与抵制那种不择手段来追逐物欲的道德沦陷。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有多少人曾强迫“差生”弃考和转学来提高“升学率”,有多少人将“解题秘笈”在课堂上秘而不宣以便吸引同学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从对中小学的“减负”要求,到禁止公布成绩与设立“重点班”,教育部的各种强制政策都遭到了(而且将继续遭遇到)各种有效“对策”的抵御。将学生分为“重点班”与“差班”可以被美其名曰“因材施教”,但我们还从未听说有哪一所学校将最优秀的教师派去拯救“差班”。因为在升学率的压力背后,不仅有家长对学校的压力,还有利益的杠杆,还有争夺“择校费”的战争。

  如果教师失去了职业伦理的基本底线,那么危及的还不只是个人的道德操守而且是社会的公正。一个公正的社会,在收入财富上的不平等不应当延伸到社会的所有领域。而基础教育正是一个可能保持“机会平等”的重要领域。公正的教育资源分配意味着,无论人们的财富有多大差别,他们的子女应当享有大体相当的基础教育服务。而近年来,社会的贫富分化正在向基础教育领域延伸,在中小学生当中形成了强势与弱势的族群。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有许多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但一些教师为物质利益而不顾职业伦理的作为也是其重要的环节。

  也许,对今天的教师节来说,更为适合的纪念不是一味地讴歌赞美,而是一份沉思与自省。我们大多数是平凡的“俗人”,但作为教师,我们仍然需要记得: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我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需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太过背离自己的职业伦理?如果师道不再,尊严何存?

  (原载今日《新京报》,作者刘擎,有删节)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