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合丰小学。下课时,许多学生从桌子或椅子上爬出教室。
4日下午3时,合丰小学一个本来只能容纳45个人的教室坐了81个学生。
二年级一个班81个学生,塞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是怎样一种拥挤?
前面的课桌比讲台还要靠前,离黑板不到一米;后面的学生顶着后墙壁,教室的后门已经打不开。下课了,教室里摆了9排,留给孩子们的过道太窄了,课间想去上个厕所也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放学了,很多学生选择从桌子上爬出来。
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涌入,让长沙市雨花区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弟的学校之一——合丰小学的教室“膨胀”得再也塞不进一张桌子。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芙蓉区的荷堰小学、高岭小学等学校。
拥挤,不仅仅是长沙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老城区拔地而起的新住宅区旁的小学也是“爆满”。长沙东塘附近的枫树山小学,平均班额近70人,雨花亭小学每个班学生远超过60名。
千禧年出生的宝宝今年入学只是城市课堂拥挤的原因之一;学位有限,新建住宅小区没有配套建学校,一些地方出现了“高高兴兴搬新房,哭哭闹闹找学校”的尴尬局面;一些有钱有权的人,还在想着法子,哪怕舍近求远到这些本已“超载”的城区学校。
“大班额”让家长们对孩子的身体很是担忧:这么多的学生塞在一个教室里,天热“五味杂陈”,天冷关门闭窗空气也是浑浊的,还有近视、流感交叉感染……
“45-50个同学一个班,不用戴耳麦,就可以和学生直接交流,现在戴着耳麦给孩子们上课,影响的可不止是发声。”一位教了30年小学的老师感慨着。靠后墙的学生离老师的距离有点远,他们在自顾自地忙活着:玩脚趾,讲小话,尽管讲台上老师的嗓子已经哑了。
在长沙的一些小学,学校因活动场地有限,暂时取消了低年级的课间操。为了满足附近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入学,雨花亭小学、合丰小学都无奈“腾”出了刚建的美术室来分流学生。“今年还可拆美术室来解燃眉之急,明年咋办?把电脑室也拆了?”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长读书的孩子只增不减的局面,雨花亭小学校长黄迎春无奈诘问。
5日上午8时45分,雨花亭小学的周娜老师正在通过扩音器给学生上课。因为班上学生很多,该校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扩音器。
4日下午,高岭小学。坐在后面的一名学生不时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