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5年7月参加工作,在南窖中心校已工作了十个寒暑。十年来,我以校为家,踏实工作,扎根山区,无怨无悔。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作为一名山区教师,我更是体会到了这个工作的艰辛。我家在房山区良乡镇,离学校有50多公里的路程,公共汽车少,不可能每天往返。所以周一到周五,都要住在学校。这就意味着每周只能和家人团聚一次。然而,家中年过六旬的公婆,带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确实让我难以割舍,牵肠挂肚。(爱人也不常在家)周末回到家,终于抱起想念的孩子,可是孩子却以为是陌生人,哇哇大哭。这情景是每个母亲都忍受不了的。可是为了山区的孩子们,为了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我别无选择。怀着对家人的深深的愧疚,和对山区孩子的深深的爱,我义无返顾地投身到山区的教育事业中。
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多年的住宿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学习理论知识。我不仅自学了中文专科的课程,还通过了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的等级考试。前几年,山区学校的专业教师比较少,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知识,边学边教,使我的学生在多方面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从工作的第二年起至今,我一直担任教研组长工作。我带领教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走素质教育之路,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怎样缩短与山外学校的距离……我们的教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撰写的多篇论文分获房山区的一、二、三等奖,以及全国奖励。2004年,被评为房山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老师。在全区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两次获二等奖的佳绩。我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为人师表”的深切含义,也时刻在履行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我参加工作的这些年,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和探索的几年。我抓住机遇,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
1、努力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山区地域的特殊性,使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孩子的各个方面也是参差不齐。无论对待什么样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地区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正如南窖乡党委提出的口号:“培养一个孩子,造福一个家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尽力克服。我班有个孩子智商偏低,注意力涣散,上一年级时,双科0分,留级到我班。我了解情况后,采用课前指导的方法,每次讲新课之前,先给他单独讲一遍。到课堂上再和同学一起听第二遍,这样既能起到巩固的作用,又帮助其树立了自信心。很快的,这个学生的成绩就赶了上来。我曾经接过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落下的知识很多,没别的办法,我只能边教新知识,边补旧知识。有时补到天黑,讲得嗓子哑了。家长看到了,感动得流下眼泪,说:“我们的孩子真是福气,赶上您这样的好老师!……”听着家长朴素的话语,在我心中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我唯有努力的工作,尽我所能,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2、积极开展课改,成果显著。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摸索怎样上课能让学生喜欢,又能提高教学质量。2002年,我任教的班级确定为马芯兰教改实验班。从接手以来,我潜心钻研马芯兰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2003年,这个班又被确定为小班化实验班级。我积极参加小班化实验的培训学习,大量搜集有关资料,并大胆地实践、反复地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班学生已基本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体同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课堂上,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一位直属学校的教师来我班上过一节展示课,课后领导和老师们都感慨万分:“你们山区的孩子比我们那儿的孩子还棒啊!”我听了,也很有感触:我们山区的孩子就是要做最棒的。
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我从未忽视过育好人。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做一个班主任也许不难,但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就很难了。在工作中,我尽量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尊重他们,进行细致又耐心的思想工作。
1、重视德育,师生同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平时,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做出表率,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到应该如何做人。由于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我所教的班级的共同特点为:活泼、向上、团结,极具凝聚力。学生们都以班为家,时时处处为班集体着想,主动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在学校的管理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老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很多家长都告诉我,孩子回家说老师对他可好了,有的孩子还在作文中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像王老师一样的人民教师。听了学生的肺腑之言,我觉得我和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我和山区人民的感情更深了。
2、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山区孩子的整体素质偏低。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弥补山区孩子这一先天缺陷。每接手一个班,我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现在任教的这个班,综合素质比较高,尤其是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能够井井有条地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这个班是小班化实验班级,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建立了竞争机制,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给予奖励。这样,各小组的学生都不甘落后,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各组的组长也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本组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收集同学吃零食剩下的卡片做奖品,奖励本组同学;有的组长让表现好的同学当一天副组长,以示鼓励;还有的组长把本组同学的表现详细记录下来,每周向家长汇报一次。这样,整个班级形成了比学习、比纪律、比卫生的良好氛围。班干部的表现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全班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先后指导了作文和奥数两个课外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实施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小组中都能得到提高。2003年,我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园丁奖。同年,被评为房山区数学科普活动优秀辅导老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一直记在心中。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也深知一位山区教师的责任。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不怕苦,不怕累;从事教育工作,我不图名,不图利。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山区孩子的深情的爱,会激励我在这个岗位上继续走下去,奉献出我的一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