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刚上学想家 每个周末打“飞的”回家
2006-09-05

时报讯 (记者 叶静 通讯员 苗洁 戴琏) 近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与广州市消费者之家网的工作人员专程走进广州各大高校校园,对学生消费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在学生消费的5大怪现象。

广州市消委会的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学生消费的种种现象,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和贫富差异的问题,所以对学生们的教育和指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对学生消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培养和树立下一代正确的消费观念。

现象一: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小霏是美院的大三学生,记者见到她时,她穿着NIKE刚上市的新款波鞋,挎一个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站在校门口,摆弄一只高端拍照手机。问及她消费这些名牌的心理动机,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获得别人尊重。记者表示异议,说修养和学识才是获取别人尊重的必要条件,她却不以为然:“修养学识是要有,但是如今的社会就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再有修养,如果穿得不上台面,出门吃饭买东西连服务员都不热情。退一步讲,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怎么抬得起头?”

现象二:节衣缩食只为“面子工程”

以广州高校餐厅的价格标准计算,大学生每月的饮食费用至少应在300元左右,男生相应还要高些。然而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女生和相当比例的男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一位并不算胖的女生告诉记者她的观点:“女孩子么,总要越漂亮才越有自信,越能活得如鱼得水,所以化妆品和衣服是无论如何缺不得的。至于吃饭,本来也不能吃太多,我还要减肥呢!”

此外,恋爱经费也是大学生支出的主项目。“一束花30元,一个公仔60元,一条裙子200元,饭钱另算。”这是广州某大学一位男生开给记者的“爱情月单”,据说遇上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等特别日子还要节衣缩食,甚至借债。

现象三:崇拜偶像买上千元球鞋

在接受访问的学生中,大部分人表示有明星代言的广告看后印象深刻,对这类产品认同率也较高。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几乎都有欣赏的演艺或体育明星,有相当一部分表示会买自己偶像代言的产品,会模仿偶像的衣着。有一高一学生除了喜欢打球外还疯狂崇拜NBA球星麦克格雷迪,曾经跟他父母软磨硬泡一个月,要一双价格上千元的麦迪五代篮球鞋。他就是觉得这样可以拉近跟偶像的距离。在去年轰动一时的超女总决赛时,有学生花掉上万元高额话费为自己的支持对象投票。

现象四:不再流行的衣服鞋子通通扔掉

记者从广州某高校一位女生宿舍管理员那里了解到:她经常能在清理垃圾时发现被扔掉的衣服鞋子,一般都毫无破损,只是不再流行。

有少数学生家境富裕,可供支配的生活费也高于常人。有一位男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好吃,干脆在校外租房过起小日子,偶尔找同学玩游戏时才回宿舍住一晚,并且经常打的下馆子,几乎每个周末去娱乐场所消费。记者问他:是否觉得自己这么生活太奢侈,浪费钱,他满不在乎地回答:这怎么能叫浪费钱呢?钱这东西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我得到了享受,这钱才体现了存在价值。再说我这算什么奢侈,我们系有个浙江的女生,大一刚来的时候不习惯,想家,她就在每个周末打“飞的”回家一次!

现象五:为买名牌化妆品不惜偷钱

在采访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逛街时看见什么合眼缘的东西,不作过多考虑就买下,过后却发现一点用处没有,一时冲动买回的衣服一次也没穿过。有不少男生习惯在开学的前一两个月大手大脚消费,买新手机、新衣服鞋子、吃喝玩乐,然后在学期末四处借钱、跟同学蹭饭,万不得已就贱卖手机。还有人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个家境一般的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甚至不惜偷同学的钱来满足欲望。后来事情败露,遭到了学校严厉处分。(来源:信息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