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在病痛中写作
2006-08-29

选自《中国残疾人》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惕和关怀。”

——中国首届华语文学传媒杰出成就奖颁奖仪式上给予史铁生的授奖辞1972年,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史铁生脊髓出了问题,成为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当时,他不到21岁。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开始了一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生活。

即使如此,史铁生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还是出版了三部新作:长篇随笔集《病隙碎笔》(陕西师大出版社);长篇散文集《记忆与印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5年间,史铁生的《病隙碎笔5》获老舍散文奖;《病隙碎笔》获首届《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长篇随笔集《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初患尿毒症后写的;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是透析8年之后完成的。可以说,两部书都是重病给予他的思想果实。

也许,喜爱史铁生作品的读者关心,他的一部部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史铁生这样描述他的透析和写作生活:“我得的两个病都是终身制的(瘫痪和尿毒症--编者注)。到现在我透析已经是第九年了。透析完了会非常疲劳,因为在透走毒素的同时,它把你的营养也透走了。透析本身对身体和精神并没有太大痛苦,透析的痛苦在透析之外,透析时间长了都会出问题,有并发症,骨头疼等等问题……我的日常状态就是一个星期三天透析,只有四天可以工作,而且在这四天里也只有四个上午是可以工作的。或者读书,或者写作。总之工作时间比我肾坏之前缩了一半。因为你去掉三天,这四天还要被打折,所以我其他的事情全都不做了。所以我现在不参加活动,不接受媒体访问,有人说我吝啬,其实是因为我的有效时间太少了。写《我的丁一之旅》是我在三年的时间里我利用了所有的上午,什么都不做,实际上说是写了三年。三年先要去掉一半透析的时间,再要去掉一半--三年的下午。所以三年的一半的上午就是用来工作。其他的事情我就都不管。”

“轮椅剥夺了我的走路,但是我能走的话它就不是问题。肾剥夺了我的精力,我经常感觉精力不够。”但史铁生认为:“ 苦难既可以使人把生命看得更深入、更宽广,也可能让人变得狭隘。我说过,关键的不是深入生活,而是深入思考生活。比如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我看他最不寻常的品质是诚实,和善问,问人生的一切善恶原由与疑难。我觉得这才是写作者应该有的立场。有人说我的写作太过思辨。没办法,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大概我总是坐在四壁之间的缘故,唯一的窗口执意把我推向‘形而上’。想,或者说思考,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死是一个禁忌。但史铁生却在文章中诙谐地给自己设计过墓志铭,也在各种文章中不停地思辨关于生死的问题。史铁生说:“对很多人来说,死是不能谈的。但我觉得人没有对死的想法的时候,对生的想法也会差得很多。古人说:不知生,安知死。但还有一种看法,是不知死,安知生。死是生的一部分,在你生的时候,死一直在温柔地看着你,或者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不说的人,也分明意识到它在那里,而且他深怀恐惧。”

刚开始透析时,史铁生写的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里有着这样的文字:“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地等我。确实,那时你觉得离死亡很近,尤其你天天透析。在透析室里跟你在一起的那些人,可能到哪天哪一个人就没能再来,常有的事情。医院里边的困苦外边的人很难想象,所以我建议人们旅游不要光去风景区去看,也可以去医院看看,去墓地看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史铁生还说过:“我其实未必适合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说到自己的疾患命运时,史铁生露出一个孩童式的笑容:“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我想走不能走,那么健全的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大概是四十多岁时,我忽然有了一种感恩的心情,心里自然而然地冒出了一句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话:感谢命运,感谢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事。幸福是什么?幸福不见得是某个具体的满足。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对人而言,幸福总是有限的,而人的疑难是无限的。”

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你会发现,这个50多岁的男人平静从容若此。他的笑容、他的谈吐,有孩童般的天真赤诚,有智者的深邃博大。读者朋友们有理由相信:轮椅作家史铁生,还将有更精彩的作品问世。让我们等待。■

(本文选用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史铁生时的一些内容,特此感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