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评论]
学费上涨是对民众的一种变相掠夺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刚开始施行,重庆就大幅度提高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的学费,不禁让人有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据报道,学费调整后,重庆1个重点高中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超过当地1名吃低保者5个月的收入。重庆市教委解释说,调高高中学费是解决制约该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的需要,造成如此格局的重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不足。截至2005年底,重庆普通高中欠债达23亿。
至此方晓,调高学费的理由竟是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不足。这理由,多么的冠冕堂皇!多么的厚颜无耻!政府投入不足,竟让民众掏钱买单。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作为一项立国根本,发展教育至关重要。而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则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保障。当满清政府的国门被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时,他们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了国家公派留学生的先河,为以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等奠定了基础。而后,又办学堂,开民智,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拉开了序幕。纵观当时风雨人物的教育背景,就不得不承认,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发展。1901年清政府开始向列强支付的庚子赔款,美国、日本等国均将赔款用于发展教育,由此可见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在来看,这些重视教育的国家,几乎都是当今世界强国,所以说教育兴,国家兴,这话不无道理。在八年抗战中,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除了军费之外的第二大财政开支,居然是教育,而且针对的就是那些无家可归、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但令人遗憾的是,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与其他国家比,中国的教育开支却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是联合国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至于免费义务教育的水平则远远不及印度这样的“落后”大国。
1996年制定的《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近10年来这个数字仍然在2%左右徘徊。而且作为掌握教育投入主动权的政府,不想着如何去开源节流,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却总是放任纵容学费一路攀升,从而把应由政府负担的教育投入转嫁给学生的家长们。
重庆市现在以投入不足大幅提高高中阶段的学费,无疑又是对政府这种无赖行为的一个生动写照。而且这种把政府负担转嫁到民众头上的行为,无疑是对民众合法财富的一种变相掠夺。照此方法发展教育,无疑是饮鸩止渴。所以我看,此种掠夺停止之日,可能方是我国教育真正兴盛之时。凯迪网络 作者:嘉瑞律师
[评论连读]
重庆大旱,高中学费“收成”为何翻番
重庆今年大旱,有一个地方的“收成”却不错,都翻番了。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调整方案正式发布,该市近6年首次大幅度调整高中学费,重点高中400元/生·期,城市高中200元/生·期升至1200元,城镇高中150元/生·期升至800元,农村高中90元/生·期升至400元。调整后,重庆1个重点高中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超过当地1名吃低保者5个月的收入。重庆市教委解释说,调高高中学费是解决制约该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的需要。截至2005年底,重庆普通高中欠债达23亿。
原来政府部门的逻辑是:人民高中人民建,想要念书多拿钱。
重庆地方的一些说法,其实可以从“上面”找到理论依据。今年初,国家教育部发言人针对民众反映的上学贵说:“市场经济时代,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教育如衣服”论确实承上启下,当教育产业化的列车依然在狂奔的时候,很难有力量能拦住涨价的主张。
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将政府投资的教育事业改造成为像工厂、店铺一样能生产“金蛋”的产业部门,其途径就是对受教育者收费。在此思想的主导之下,教育就此成为逐利的市场,而数亿未成年人就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客户”。面对这些求知若渴的“客户”,教育部门一点都没客气,即使是在这个大旱之年的重庆。
寒门学子读书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课题。贫寒之家即使遇到太多的苦难,都必须得撑下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材,最终能够摆脱贫困的命运?有限的途径多数是倾其所有宁可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这也是每一个贫困家庭的梦想。现在“家庭梦想”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从高中就开始了。
现在的学校普遍欠款,原因是什么很清楚,就是学校普遍在搞大规模的圈地建设运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成倍增长,这些钱大都是从银行贷款的,然后就说学校欠款,提高学费还款。
这些年,“教育产业化”已经不是时髦的词组了,似乎成了过街的老鼠,可是不说是不说,思维和行动却是老一套。
教育收费之高,已经到了“踩刹车”的时候了,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脚下踩的恰恰是“油门”!来源: 时代商报 ◎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