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
女儿降生苦难开始 |
1993年,家住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乡的白科,与同乡青年佟连伟结婚。1997年,女儿的降生给小家庭带来欢笑。但七八个月后,家人便发觉孩子的眼睛似乎有问题。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夫妻俩非常绝望:“眼底疾病、视网膜萎缩、眼球震颤、远视……”医生说,孩子的病要想根治很困难,最多只能配眼镜维持现状。此后,夫妻俩带孩子四处看病,花光了积蓄,但孩子的眼睛却没有任何好转。打击接踵而来
女儿的眼疾没有治愈的希望,夫妻俩决定再生一个孩子。2003年儿子降生时,无情的现实又把夫妻俩打蒙了:儿子竟没有左耳眼,耳部只长了几个小肉球。因家中实在没钱,夫妻俩来到沈阳打工。刚到沈阳没多久,他们的家又突发大火,所有家当被烧了个精光。带着两个残疾子女,又变得无家可归,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佟连伟不久便病倒,在今年3月,佟连伟离开了人世。
苦难家庭渴盼“重生”
白科在蘑菇养殖场打工的工资,成了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实在无法照顾两个孩子,她忍痛把女儿送回娘家,她一个月工作满30天才能赚500元钱,其中160元要给儿子交托费,60元交房租,剩下的钱还要给大女儿一部分,母子的生活相当艰难,平时家里几乎连菜都不买。尽管如此,白科一直非常要强,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让她觉得很无助。一是每次回家,快10岁的女儿总哭着问她:“妈妈,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呢?”再有就是儿子的听力越来越不好,她担心儿子的病再不治会耳聋。而这两件事情,她全都没有能力解决,她觉得自己很没用,也很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