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花季女孩(图)
2006-08-18

 

编 号: 445697    
摄影作者:   
文件名:lqh6860.JPG  
文件大小:47K  
高 X 宽:450 X 337  
说明:lqh6860.jpg

□孔妮娜 口述 李俏红 记录

一个年轻的母亲在怀孕时,由于生病时药物用错,导致肚子里的宝宝出生后脊椎侧弯。一天天,一月月,如今她已长成了一个20岁的大姑娘。她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直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在人生道路上奋斗不息……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会残疾。初一时,我好多次莫名其妙地摔倒。走着走着,两腿就不听使唤,自己绊倒自己。那年暑假,爸带我去了杭州浙二医院,可医生看后摇摇头说:“先天性药物用错导致脊椎侧弯,随着年龄的增长,侧弯的神经压坏了下肢的神经,造成下肢行走不便,可我们不敢接受这个手术,风险太大,万一碰到人体的主要神经,没下手术台就变成植物人了……”


  残疾证的出现


    初二新学期开学报名时,我多了一本残疾人证。这让我心里多少有些阴影,走在一样的道路,和遇到的同学同样微笑着打着招呼,可是我心里的世界却完全变了。从此我变成一个残疾人了。虽然表面上,我坚强地接受了这个成为残疾人的现实,可是心里却害怕病情再恶化,我害怕自己不能行走,害怕见到异样的目光。某天晚上,我起床去洗手间时突然摔倒在地上,我努力想站起,却觉得双腿无力,那一刻我吓呆了。爸妈起床扶起我后,我躺在床上,脑子空空的,我害怕第二天起床就不能行走了。
    初三对我而言是最充实的一年,繁忙紧张的学习,让人觉得内心很充实。我又看过很多的医生,总是希望前往,失望而归,而且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一样。
    这期间我最要感谢的是班主任潘小斌老师。记得潘老师在我看病回校的第一天就这样对同学们说:“妮娜是坚强勇敢的,她虽然比你们走得慢,可是她的内心并不比你们跳得慢……”班主任让全班同学帮助我,我在校食堂吃晚餐时,他为了我不用排长队,让同学们帮我买,送到教室。潘老师让我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潘老师还鼓励我写书,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潘老师带我去野炊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原以为那次野炊,我是不能参加了,因为当时我不能长途行走,即使同学们扶着我,我也是吃不消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潘老师说我一定要参加,即使爸妈不同意,他背也要背我去。我真的很兴奋,也很感激。那天潘老师从一位同学家借来了一辆三轮车,他们一起来我家楼下接我去野炊。


     考上磐安中学


    中考,我如愿以偿进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磐安中学。中考结束后我还能自己行走,虽然悬空走时有些不稳,但至少自己能扶着东西行走,我以为战胜了病魔,奇迹会在我的身上发生,因为当时医生说我可能没上完初三就双腿瘫痪了,而我却在初三结束后还能行走。我满怀希望地想象着在高中生活,以为灿烂的人生也可以在我身上继续延续……
    9月1日,开学了,爸妈再三考虑与我商量,决定为我买拐杖和轮椅,这样我从寝室到教学楼就不用走那么多路,不用那么辛苦了。高中课程比初中多了好多,主课从初中的6门增加到9门,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的竞争好激烈,你追我赶,让人不敢有片刻松懈。
    我害怕寒暑假的来临,随着时间流逝,我的病情每次回校时就会加重。我害怕自己再给别人增添麻烦,我学会了拒绝很多事,不参加很多活动。高二文理分班,我不喜欢历史、政治,我想选择理科,可是理科实验多,常常要往实验室里跑,为了不麻烦别人带我去实验室,我选择了文科。因为病情恶化,我接受了许许多多不愿接受的现实。为了少上洗手间我减少喝水,直到晚上回寝室时才泡一杯学生奶粉。
    2003年5月13日,我和平常一样翻开作业本做着习题,忽然教室门口站着两位校领导。“妮娜同学,校长来看你了!”“校长?”我心头一颤,抬头见校长热情地伸出了手。校长鼓励着我,又递给我两本书,说:“这是送给你的,愿你好好学习!”我礼貌地伸出双手接过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和《新英汉·汉英词典》,校长愿我能磨炼出钢铁般的意志,愿我的英语能越学越好。那时我唯一能说的只是“谢谢,谢谢校领导对我的关心。”这让我明白,我不是孤独的,有众多人在默默地支持、帮助我,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一步也不能走了


    紧张繁忙的高三生活开始了,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高中最后一年学习中,我希望我能考上浙大。
    9月3日早上起床,穿好衣服后,拿过床边的拐杖,想撑着站起,可是不行,第一次我以为可能昨晚没睡好,睡时双腿弯曲太久,早上刚醒不适应,于是又一次试着站起,可是还是不行。我心里急了,又试着站立,结果摔倒在地了。同寝室的同学忙过来扶起我,让我坐回到床上,问我:“妮娜,没事吧,要不要紧呀?”“谢谢,谢谢,你们先去教室吧,我没事的!”我表面很镇静地和她们说着,其实心里很急。一整天我读不进一个字,只是坚持在座位上坐着,同学问起时就说:“没事,只是中暑了。”然后是微笑,强忍着眼角即将流出的泪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小心翼翼地下床,把腿慢慢地放到地上,可这天早上我依然站不起,可心里不愿承认是不可以站、不可以走了。早餐时妈妈来了,妈妈似乎和我一样不愿承认这一事实,妈妈直接带我去医院。可是挂了几天葡萄糖,一点好转都没有,这时才想起了以前一个医生说过的话:“瘫痪是早晚一天都会发生的!”我的双腿瘫痪了,以后再也不能站立和行走了,我每天都要坐轮椅了。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边流着泪边喊着:“我不相信自己就这样不能走了,我还想上完高三,我不甘心呀!”
    我曾以为自己也能像霍金那样战胜病魔,创造属于我的生命奇迹,否决医学的断言。但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击碎了我的梦想。迫于无奈,我休学了。此刻,我的脑海浮现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波,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是的,这是生活对我的又一次考验,我要接受新的挑战,身残志不残,努力走向成功。


        放弃上大学


    每个周末总有同学来我家看我,帮我带来学校发的试卷。在家后,我与同学们学习上的距离越拉越大了,当时我对会考都有些担心了,更不用说高考了。
    此时校长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的话特别让我感动。他说:“每天清晨,有一位同学在轮椅上微笑自信地从我眼前经过,奔向教室。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自信和坚毅的象征,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我做校长的一份欣慰。人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是否幸福取决于本人内心的体验。痛苦与欢乐都难以由他人武断地定义,同样的客观事实各人的体验却不同。对于坚强与豁达的人而言,幸福总是他的主旋律。我想你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内心很充实。或许会有难以接受的痛苦,但是这是短暂的,世界上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于是我常问自己,我对得起校领导和老师、同学和亲友们的关心吗?我真的坚强吗?我真的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吗?我能从现实的此岸战胜湍急的河流到达未来的彼岸吗?我一天天地鞭策自己,一遍遍提醒自己,让自己树立乐观的态度,幸福、充实地生活、奋斗……
    高考的成绩对我而言是不理想的,虽然老师、同学都鼓励我说不错了,可我知道自己这次没考好。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想抛开所有的不利因素先去体验几天大学生活,但知道这样很可笑,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去大学校园,必须有一个人背我上下楼,这样妈妈必须跟在我身边或是在学校那边帮我请个保姆。爸妈让我自己选择,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后,我放弃了上大学,选择了成人自考。


     在网络的世界里畅游


    在家自学后,爸妈帮我买了电脑,在网络里我可以同健全人一样到处行走。我参加各种网上的文艺晚会和比赛。我在网上赢得了“精彩绝对女生”比赛的第一名,参加了天行健残疾人网络歌手大赛, 前不久又参加了“明珠有约”首届网络歌手大赛并获奖。2006年5月2日,在“自强聊天室”举办个人网络演唱会,还在“自强论坛”担任过网络记者。如今在“网络月之心电台”当直播主持人,每周三和周五下午两点至两点半是我的直播“妮乐轩”栏目。网络让我足不出户,照样可以活得多姿多彩。
    在参加网络活动的同时,现实中的社会活动我也照样不误,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参加社区里举行的文艺会演,参加“助残日”活动,还参加了浙江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会演,认识了许多残疾朋友,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在逆境里,我选择了在蓝天与风雨搏击。我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用知识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地成熟,成长……我不怨天尤人,生命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的人太多,孙膑、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霍金……但是生命的残缺并不能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他们同样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让我明白生命不过是上苍借贷的资本,怎样去赢利,靠的是我们的辛苦经营。所以我要选择做一名坚强的女孩。
    有人曾问我:“你想做什么?”我说:“我的理想很多,但最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挣很多钱,用来支持科学研究,让他们能把侧弯的脊椎医治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