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老师在小峰的钱包中发现2个避孕套和4颗避孕药,随后通知家长将小峰领回家(即被学校劝退)。至今小峰仍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情绪低落,郁郁寡欢。(8月10日《现代快报》)
校园里蒙昧的禁欲主义
刚性的惩罚和零度的宽容是校园里蒙昧的禁欲主义最突出的两大特征。首恶胁从一起办,有心无心都是错。性,一个青春期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们的中学校园竟成了罪恶的渊薮。我们禁欲的校园里一贯倾向于“非礼勿视”,对“性教育”往往不是敷衍了事,便是绝口不提。对学生们萌生的朦胧的性别欲望,不是疏导和规劝,而是压抑和堵塞——惩罚是严厉的,道理是不讲的。是谓孔子所谴责的“不教而诛”暴政理论的校园翻版。于是,由于接吻,甚至牵手就被学校开除成了中国教育界的一道独特而醒目的风景。
携带避孕工具能说明什么?按该学校老师们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错误在于“动了邪念”,可能影响到别人,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这是“原心论罪”的现代范例。不管是由于别人“陷害”放你包里的,还是你自己买的,更不管你是不是用过这些避孕工具,不顾实际结果,也不顾真正动机,反正先把你清理出学校再说。念头也是犯罪。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也就是说在评价“性事”的时候,要看实际结果,如果没有造成后果,没有付诸行动,就不应该被追究。但是学校不顾国家根本就没有“携带避孕药具,就得劝退”的规定,跨越规矩私自非法惩罚了这名学生。
专家说:十八九岁,是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候,正常的人都会有性欲冲动。那么,为什么本应该教人向善的学校对学生们的正常欲望却如此决绝地去压制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者根本就不相信学生的理性能力,认为一旦捅破那层窗户纸,他们就无法控制自己了,进而必然会“校园大乱”,所以要“非礼勿视”,所以要坚决地回避青春期亟需面对的“性问题”。其实,高中生已经接近成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他们就会明白其中地利害。把刚性的惩罚和零度的宽容相结合,只会压抑人性,让学生们厌恶学校。学习成绩再优秀,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只有在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真正为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保驾护航,把他们引向正确的生活道路。把“刚性的惩罚”替换为“柔性的劝导”,把“零度的宽容”替换为“真挚的关怀”,给学生一定的信任和自由度,这样才能让校园里的禁欲主义走出蒙昧的状态。校园固然应以学习为重,固然应适当克制欲望,但是绝不应纵容野蛮蒙昧的禁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