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哥俩自主创业成典型(图)
2006-07-24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图为兄弟俩在维修摩托车。周媛摄

  两名自幼落下残疾的亲兄弟,面对残酷的命运毫不气馁,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并先后被评为市、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他们就是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妙泉村的彭应泉、彭申泉兄弟俩。近日,记者在兄弟俩开设的一个简陋摩托车修理店里,听他们讲述了自己艰辛的经历。

  曾经为生计乞讨

        彭应泉、彭申泉兄弟俩今年分别40岁和38岁,1968年的一天,彭应泉和彭申泉突然发烧,当时父母也没在意,加上家里没钱看病,就拖延了几天。没想到,就是这短短的几天,却带给兄弟俩终身的遗憾。几天后,高烧不退的他们被医生诊断为小儿麻痹症。随后,两人大腿以下逐渐萎缩。残疾后的兄弟俩上了几年小学,但还没等到毕业就辍学了。

  在农村生活,体力是第一位的。但是,他们由于两腿萎缩无力,连上厕所都得依靠凳子。残疾的他们面对严酷的现实欲哭无泪,身为农民的父母也是暗自泪垂。坚强的兄弟俩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开始从事小手艺,帮人织渔网、阉鸡等,不管再苦再累再脏,他们都毫无怨言地去做。可是,这些手艺赚钱少,根本无法维持他们的生计。无奈,弟弟彭申泉便拖着残缺的双腿,到火车站附近乞讨。眼看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兄弟俩又相继干过补鞋、木工等活,生活,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慢慢有了起色。

  用心经营修理店

  1996年,在区残联的帮助下,他们在离家不远的公路旁开了一家单车修理店。由于兄弟俩能吃苦,肯钻研,服务态度好,生意很是兴隆。当地的摩托车多了,兄弟俩又开始修理起摩托车。周围的乡亲们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常常拿自己的摩托车到修理店来供他们做试验。很快,他们就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摩托修理技术,店子里的生意日渐红火,生活也逐渐变得宽裕起来。生意好起来后,他们也经常热心助人,平时帮顾客小修理、找点零件什么的,从不收钱。

  10年来,兄弟俩共为群众减免维修费用2万多元,免费接抛锚车300多台次。为及时服务顾客,他们特意买了辆残疾人专用三轮车。只要顾客一个电话,他们便赶往现场接车,从不另收费用。一次,一村民的摩托车在20多公里外的公路上抛锚,路旁的修理店要价100多元。车主找到兄弟俩,不巧当时三轮车被人借走了,兄弟俩便立即搭车前往并将摩托车维修好,仅象征性地收了2元钱。

  凭着自己的勤劳努力,目前兄弟俩已修建起一座10多万元的新楼房。彭申泉几年前也与一位善良的姑娘喜结良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