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伟大了,这将是一个典范!”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主任教授姚克,也被潘尚玉这位已故同行深深感动。因为,这是浙江省首例通过自愿捐献程序,由家人主动捐献的角膜。
留下遗嘱捐角膜捐遗体
潘尚玉退休前是浙大校医院主管护士,兢兢业业,热情、开朗、善良。
18日上午5:25,68岁的潘尚玉因病去世。
离开前,她从枕头下拿出一份遗嘱交给女儿,再三嘱咐替她办好。
女儿打开遗嘱,眼泪掉下,“母亲最放心不下的遗嘱竟是两张证明书,一张是身后角膜捐献同意书,一张是遗体捐献同意书。”
原来,当老人知道身体不行时,特地托人到浙医二院眼科申请眼角膜捐献,并同意将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供教学研究。
10小时后潘阿姨生命得以延续
“这是她最后的愿望,一定要帮她实现。”家人第一时间通知浙医二院眼科。上午7:30,眼科章医生立即赶往浙大校医院病房,提取角膜。
同时,寻找角膜受者。余姚62岁的王小彩,因为结膜炎而右眼失明20年,在浙医二院登记了角膜移植,早上8点,她接到医院电话。
两小时后,王小彩赶到浙医二院。
下午3:00,手术正式实施。主刀医生邱培瑾博士将潘尚玉的角膜植入王小彩的眼中。
下午5:30,手术结束。邱博士兴奋地说,手术很成功,王小彩的右眼可以复明。
角膜捐献可能模仿献血
在器官移植还没有立法的前提下,潘尚玉的举动,让人感动。
浙医二院眼科主任姚克教授同时无奈地说,角膜移植手术我省技术领先,但缺乏角膜捐献者。仅浙医二院,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就超过两百人,而每年能提供的角膜不到30个。
浙江省防盲指导中心主任洪朝阳表示,在没有立法的前提下,我省角膜捐献将可能模仿无偿献血的模式,对捐献的市民,一旦其家人需要角膜移植,可以优先等候。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