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由妻子李璐用轮椅推着到药店上班,晚上又推回家中。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张恒飞来说已是十分幸福了。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
因小儿麻痹症,张恒飞成为双脚成90度弯曲的重度残疾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张恒飞的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7月1日,记者来到寿宁县鳌阳镇张恒飞药店,寻找答案。
行走的梦想
1966年春,张恒飞出生在寿宁县南阳镇洋边村一个世代从医的家庭里,祖父是当地名医,父亲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吉利的名字“恒飞”,意喻中医事业永恒发展、飞扬光大。
然而,不到周岁,病魔降临,留下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脚无法站立。为了照顾孩子,在闽东医院工作的父亲调回寿宁县坑底乡卫生院。恒飞从小懂事,学习非常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回忆说:“老师、同学对我特别关心,我没有感到自卑。我总祈盼着能治好我的脚,可以和同学们一样站立行走。”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张恒飞上大学的愿望无法实现,只好在家里随父亲学医当学徒。期间,他阅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大量古医书,先后获得福建医药学校西药(函授)专业毕业证书、药士资格。
张恒飞顽强地抗争命运,时时关注有关治疗麻痹后遗症的信息。他总希望着奇迹发生,一次又一次筹划着去看病。1985年,他独自外出,到福安时被赶来的父亲带回。次年,他又独自一人辗转到上海求治。
到上海,他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人生地不熟,行动又不方便,晚上睡在客运站候车厅里。一个民警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用车把他送到旅馆安置下来,并给他家人打电报。父亲急忙赶到上海,又带他到河北保定医院动手术,但未获成功。
2000年10月,张恒飞在妹妹的陪伴下,到南京军区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解放军三五九医院求医。三五九医院刘方钢教授被他感动,同意给他做手术。两个月后,他的双脚安上行走支具。刘教授建议他回家后每天用重物压,双脚慢慢就会变直。
为了让双脚早日伸直,恒飞每天用几十公斤的沙袋压在脚上,每次半个多小时以上。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两年多后,他的双脚变直了。然而,由于长期受压,背部又变驼了,他又承受沙袋压背的痛苦。
自立的传奇
坐在轮椅上的张恒飞给老人量着血压,给病人讲着药理,细心服务,来买药的顾客接踵而至,生意红火。
前些年,张恒飞经过努力,考取了经营药品的资格。1999年,他获得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药品经营合格证等证照,开设一家药店,经营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等药品。2002年,他正式注册了张恒飞药店,从此开始自立。
2002年,他在报刊上征婚,在深圳打工的成都女青年李璐和他相爱了。2003年,他们办理了结婚证,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张恒飞“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张恒飞始终没有忘却社会的关怀、亲情的帮助。寿宁县领导为他申请办理开药店的有关手续,省、市、县领导多次前往看望慰问他,鼓励他树立信心。
中学时候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至今令他心存感动。他清楚地记得,念初二时,王邦腾老师给他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保尔·柯察金的事迹,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当年很多老师都背过他。为了使他放学后能及时回家,班主任特意安排个子高大的学生与他同桌,方便帮助他。他的同学龚振波当年经常帮助他上厕所。
因此,张恒飞总是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他十分同情患者,面对顾客,他总舒展着笑容,热心地服务。
“他的药品总是比其他店便宜,价格合理,有什么病该服什么样的药,他都会细心讲解,服务态度特别好。”一个长期在他店里拿药的顾客说。
“我做得太少了。”张恒飞说,“别人对我的帮助太多太多,我要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报答社会。” (庄严 吴通华 叶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