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3 来源: 深圳商报
两个月前,丛飞走完了37岁的人生历程。他用短暂的人生,铸造了巍耸入云的人格大厦和道德丰碑。今天,我们缅怀丛飞,就是学习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丛飞精神。
丛飞精神集中体现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人民意识和奉献精神。他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的要求。丛飞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深圳精神的人格写照,丛飞的精神境界就是历代中华仁人志士们所崇尚和追求的至善崇高的人格境界。
我们纪念丛飞,就是要永远记住这个真正的深圳人、这个真正的深圳英雄的故事;就是要怀念每一个像丛飞这样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为深圳发展而作出无私奉献的人;就是要不断勉励我们每个生着的人,举起丛飞们的旗帜,一路健行。
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深圳的忠诚品质。
热爱祖国、热爱深圳,对丛飞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用实际行动体现出对祖国和深圳的深厚情感。
丛飞的行动中,不仅有悲天悯人的大善,更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深思。因为,教育关乎国家未来,贫困山区的教育更是改变落后地区面貌最重要的途径。丛飞自小出身贫寒,山区穷苦孩子对学习的强烈渴望他感同身受。他的愿望就是通过资助孩子们读书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使他们学有所成,将来奉献社会。让中国少一个文盲,让国家多一份和谐。在这种责任感的驱动下,十年间,丛飞走遍了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份的贫困地区,捐款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178名……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凝聚着一个赤子的忠诚品质。
我们学习丛飞,就要学习他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的忠诚品德。当前,深圳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每个人都能用顾全大局、同心同德、遵纪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繁荣富强;如果每个深圳人都怀着“爱一个城市就要为她做一点事情”的信念,那我们这座共同的家园就会更加温暖和谐。
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工作岗位的外在约束,但对丛飞来说纯粹是一种内心要求。
丛飞是一个歌手,商业演出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丛飞是一个义工,他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为了做义演、行善事,丛飞可以推掉商业演出,甚至作出赔偿的代价。因为在他心目中,服务普通百姓,服务弱势群体,永远比赚钱更重要。几年来,他共参加300多场义演。长江大水、东南亚海啸,每次赈灾,我们都能看到丛飞的身影。2003年非典肆虐,丛飞更是自费飞往北京,为小汤山、佑安等21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义务演出8场。
我们学习丛飞,就是要以丛飞闪光的行为时刻对照自己。对普通人来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并不一定体现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更重要的是要贯穿工作、生活的全部,哪怕是在一些角角落落,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正如无数普普通通的深圳人,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做着类似的事情:捐助贫困儿童、献血、捐献骨髓、支教、做义工,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人知,但他们的高尚品德始终在闪光。
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扶困助弱的道德情操。
关爱他人、扶困助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丛飞正是这种美德的实践者、传播者。
丛飞感动了中国,不是因为他捐献了多少财物,而是因为他显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看到别人受苦感到伤心难过,把帮助别人当成最大的快乐,这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闪亮的地方,也是支撑一个民族向善的道德力量。为了山区的孩子,丛飞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掏空自己的口袋;为给莲花北的残疾人海霞交学费,他不惜变卖自己的摄像机;为了帮助湖南人胡诗词圆上自己的作家梦,丛飞连续7年对他进行资助、鼓励。胸怀仁爱之心,体践行善之举,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即使他走了,他的灵魂,仍然会在我们头顶的夜空中熠熠生辉。
我们学习丛飞,更重要的是体验他的人生境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人生机遇不同,社会上产生了贫富强弱。对于占据发展优势的人群,我们应该长存悲天悯人情怀,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及时行善:在口袋里装一些零钱,看有人在路边乞讨就给他;有人上不起学,在能力限度内帮助他们;对弱势群体,除了温饱多关心一下他们的内心需求……我们承认,世界也许是不完美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关爱,世界将充满温情。
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理想、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
坚守理想、追求卓越是不少事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而对丛飞而言,这种追求却体现在行善“事业”上。
表面上来看,丛飞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慈善家,因为他的财力远没有达到可以随心所欲帮助别人的程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丛飞又是一个纯粹的慈善家,因为捐助更多贫困儿童是他最大的愿望,为了这个理想,他甘愿贡献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生命。丛飞的生命,是在燃烧般的辛勤工作中度过的。作为歌手,丛飞没有固定收入,他只有马不停蹄地演出才能负担100多个孩子的学费和孤儿的生活费。而作为一个五星级义工,他用3600小时义务服务时间,完成了自己坚守理想、奉献社会的高尚追求。
我们学习丛飞,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艺术家、慈善家、杰出青年,而是要学习他对理想的坚持。青年人更应该树立人生的崇高理想、对事业的卓越要求,然后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努力来实现。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有理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成功,这样的事业和理想才更有意义。
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贯穿了丛飞的一生。
丛飞的命运算不上幸运,自幼家贫,求学从艺道路坎坷;事业算不上“辉煌”,直到成为榜样,才出了第一张唱片;个人生活更算不上顺利,离异、偏安斗室、身患绝症,对三十几岁的人来说,称得上命运多舛。但丛飞用他的坚强活出了另外一种人生:从睡桥洞到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从捐助一个孩子到捐助178个孩子,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他登上人生一个又一个高峰。一直到生命垂危,丛飞展现给大家的总是神采奕奕的形象。他除了用自己的金钱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歌声慰藉别人,更用他坚强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人。在丛飞身患绝症的最后日子里,他与病魔顽强搏斗,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以及对生活对亲人对受助者的眷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们学习丛飞,就是学习他铁一般的顽强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生活中充满了种种不如意,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首先要坚强面对,不害怕、不放弃、不退缩,在奋斗中与命运抗争,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让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绽放。
丛飞曾经深情地说过:“从1994年来深圳的第一天起,我就热爱这座城市,我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深圳人。这里是我灵魂的家园,我离不开这座城市。”就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告诉妻子邢丹,假如有来生,他仍要做一个深圳人。
我们感谢丛飞,感谢他带给我们这个城市的阳光与欢笑,感谢他对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和人民的深深挚爱。丛飞永远不可能和这座城市分离,他的精神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并将永久地守护他前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