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国社会老龄化时代
2006-06-13
   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后,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目前,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有1.43亿,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近20多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050年每10人中将有3名老人。

  在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将经历三个阶段。

  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此阶段我国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

  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2050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

  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210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从峰值4.37亿回落并稳定在3亿到4亿。

  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天津、江苏、北京、浙江、重庆、辽宁、山东、四川、湖南和安徽等11个省市。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

  到2030年时,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少儿+老人)/劳动人口]将随着老年抚养比(老人/劳动人口)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意味着每100名劳动人口将承担50名少儿及老年人的抚养)。

  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吴玉蓉文 摘自《东方早报》

  

  北京老年人增至202万

  崇文区老年化程度最高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02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1%。现在北京的老年人口数量仍以每年4%的速度不断增长,北京已完全步入老年型社会。预计到201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5万人,占总人口的14%。专家认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总扶养比尚未超过40%,还是劳动力人口负担较轻、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最佳准备期。

  统计显示,北京的朝阳、海淀、丰台、西城四个城区容纳了全市近50%的老年人,朝阳区老年人口数占全市总数的16.9%。老年化程度最高的是崇文区,17.1%的人都超过60岁。

  李 莉文 摘自《北京晚报》

  上海有老人266.37万

  上海市截至2005年底,60岁以上老人有266.37万名,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58%。百岁以上老人600名,比上年增加52名;其中男性132人、女性468人。最高寿的老人是居住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的胡阿妹,出生于1895年。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前三位是,静安区、卢湾区、崇明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幅最高的前三位是,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县。有关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上海将继续保持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态势,2010年至2020年将迎来老龄人口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即3个上海人中将有一位老年人。

  简工博文 摘自《解放日报》

  天津老年人每年增3万

  截至2005年底,天津市户籍总人口数为939.3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2.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6%。

  近几年,天津市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万人左右。2005年全市老年人口比2004年增加了5.25万人。截至2005年底,本市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达17.96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1.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61%。目前,全市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216人。

  杨 明文 摘自《老年晚报》

  四川老年人口937.95万

  男性养老问题更突出

  四川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937.9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39%;65岁及以上人口多达622.94万人,占总人口的7.5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四川人口年龄结构已经步入老年型。

  针对人口性别比例男多女少的情况,成都公众信息网进行了调查。646位网民中,401位受调查者认为适龄男性娶妻难是男多女少引发的最大社会问题,326位认为“老夫少妻”会越来越多;166位受调查者认为男性养老问题将更加严重。

  云 源文 摘自《天府早报》

  居家养老

  破解养老难题

  到2004年末,辽宁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为58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7%。据测算,到2010年,辽宁省老年人口将达到704万人。到2015年将达到815万人。辽宁省今年要使2万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到2008年,将不少于3万人。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在广义上是指老年人利用社区资源在家中养老。狭义上是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经过培训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到“三无”或低收入老人家里服务。还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民办养老机构的申办将全面“提速”。

  居家养老的钱从哪里来?有条件的老人自己负担费用;“三无”或低收入老人由政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补贴,资金来源通过各级财政安排、福彩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解决。

  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大、成本低、覆盖面大、服务方式灵活,是解决养老问题特别是城市养老问题的突破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居家养老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分解子女生活压力,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社会化养老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抚顺市顺城区新华街道华南社区有居民1889户、538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705人。两年前,华南社区创办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社区内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成为养护员。这些养护员根据不同的工作量,每个月都有350至500元不等的收入。华南社区的做法已在其所在的新华街道遍地开花。新华街道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所属的12个社区都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开通13部居家养老热线电话。他们建立并实行“两卡、两档、两记录、四制度、五统一”工作机制。这里的居家养老服务已创出名声,每天来登记要求上门服务的人很多。

  赵乃林文 摘自《辽宁日报》

  “异地养老”族悄然出现

  石家庄某高校退休人员张玉春夫妇准备到昆明的一家养老院住上一段时间。如今,像张玉春夫妇这样一年有几个月时间在“异地养老”的老人正在逐年增多。昆明的养老院不但收费不高,而且有很多老人做伴,还可接受养护服务。算下来,两人如果在那里住一个月还能余下一个人的工资。

  目前在石家庄,老人们“异地养老”多是个人选择。而在大连等一些城市已与外地省市的一些养老机构合作,推出了养(敬)老院、老年公寓的协作网络,老年人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养老院居住养老。

  石丽珠文 摘自《河北日报》

  数千北京人到涿州养老

  就在北京房价高得让人咋舌的时候,京南的河北省涿州市依靠低廉的房价吸引着北京人到涿州养老。据统计,北京到涿州买房的人已经突破万人,其中,有数千名北京老人在涿州居住。涿州的各个中高档小区,已出现“北京村”。

  北京人还看重这里低廉的生活成本:衣食便宜、距离北京也近。

  卢金祥 徐华文

  摘自《河北日报》

  河北居家养老还欠点火候

  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新模式在河北一些地方并非顺风顺水。

  2005年8月,衡水市宝云社区和市红十字康复托老院联手,以社区为依托,推出了居家养老模式。丰富的服务项目,并未给经营者带来想象中的“开门红”。托老院一位负责人说:“半年多时间,我们只为十几位老人零打碎敲地提供过服务,比较固定的客户只有5个。”原因是一些老人的消费承受力不高;高素质的护工人员匮乏,30多名护工,目前还剩3个。

  对于居家养老,一些传统养老机构的经营者目前还都是冷静的旁观者。石家庄市夕阳红老年村负责人认为:“居家养老确实是一种趋势,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真正有实力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者,还没有大量涌现。最早也得在5年以后才会到来。”相对于居家养老的一对一服务,传统养老机构现有的集中式服务显然会在成本上占优势。

  石家庄市长安社区老年公寓负责人对居家养老的态度略显乐观:“市场环境已经初步具备,我们先培训储备一批高素质的护工。待时机成熟后,尝试推出居家养老服务。”

  杨 倩 李文亮 张 玲文

  摘自《河北日报》

  杭州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推出

  助老服务新模式

  浙江省杭州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向独居、孤寡、高龄、残疾、困难等“五类”老人推出“12345”助老服务新模式。1是助老专职管理员每天都要到特别困难老人的家里至少走一趟,帮助做一些急需做的事;有2条救助热线――援通呼叫器和社区联系热线;3类服务人员――楼道单元代表、管片社区工作者、老人家属;4项日常服务措施――每天有人走访一次、记录服务手册一次、街道呼叫中心对重点服务对象电话回访一次等;5种定时服务――每天有人上门见面,每周有管片社区工作者上门见面,每月有志愿者上门服务,每季有社区服务网点免费集中服务活动,每年有单位专程上门慰问。

  正在建立完善的24小时“12345”助老服务新模式,为灯芯巷社区的128位“五类”老人提供的是全时段、全覆盖的“24小时无忧服务”。

  屠 婧文 摘自《浙江日报》

  德州多方筹集资金

  增扩建敬老院

  今年山东省德州将投资5600万元新建、改建128处敬老院,届时德州敬老院总床数达1万多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0%。敬老院建设改造资金主要依靠市县乡财政、福彩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资金及部门、企业资助。

  左丰岐 史清洋文 摘自《大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