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当的多是老人
2006-06-06

 据统计,本报近一个月接到关于上当受骗的投诉近30例,受骗人多为老人,受骗额少则50元,多则上千元。昨天家住边家村一位姓郭的老人来本报投诉称,5月30日,其院里有3名老人图便宜一次购买数百元的卫通电话费,不想电话打不通还无处说理,其中一位还为讨说法中暑病倒,郭老先生生气地说:“听说外面的骗子多,我们坐在家里照样上当受骗,骗子为什么总是盯着我们这些弱势的老人下手?”老人频频上当受骗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骗子应时而变

  据本报受理的投诉显示,5月29日~31日三天间仅冶金家属院不下5户留守老人上当,行骗者为一名外地口音的妇女,她自称是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检测水质,要用户交300元钱就可以安装一台价值600元的过滤器,等40天过后将所收费用全额退还用户,白送用户一台过滤器。既然是政府行为,又要退钱,为什么还要收费,就这样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话却博得了不少老人的信任。

  过去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骗子多为油嘴滑舌、衣衫不整、素质较低,而且多为男人。行骗不是在背街小巷就是车站医院,还有公交车上。随着新闻媒体的频繁曝光,人们的戒备心增强,骗子也不断地花样翻新,但上当受骗的还依然多为老人而且是在自己的家里被骗。据市消协工作人员讲,目前行骗的形式多样,而且更加明目张胆,有借上门推销假冒产品行骗的,还有上门免费修理家用电器的志愿者,这些行骗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均以利诱,而且打着正规机构工作人员的幌子,他们上门行骗多选择在上班时间,而且行骗者中都有女性参与。这些行骗者均打扮得文质彬彬,而且拿有公文包、佩戴有胸牌,有些上门还主动出示工作证。而这些上当受骗的老人多被他们外表蒙蔽,多数人对女性上门戒备心不强。

  老人为什么会上当

  据被一次骗走了300元钱的当事人刘老太太讲,之所以相信,首先觉得她是自来水公司职工而且还是女性,又戴有胸牌,此外觉得她行为举止优雅、着装得体大方。仅凭上门者的真诚推介、一张工作证就能让不少老人慷慨解囊,而且上当者不乏有高知人群。

  老人为何容易上当?据市消协相关人士讲,老人多为弱势人群,因为经济实力弱,占便宜的心理让他们是非难辨。另外,老人容易以貌取人,觉得女性为弱势人群而轻信她们,对于那些穿戴整齐、彬彬有礼的人没有戒备心,他们经常会毫无戒心地给女性、自称为公职人员的陌生人开门。骗子还经常采取热情周到的贴身服务,“一对一”游说,同时打出“国家扶助项目”、“合法批准”等招牌或亮出老板与某名人的合影往自己脸上贴金,推销的商品一般都与绿色、环保、健康有关,勾起老人的购买欲望。另外,一些老年人身体虚弱,常年受到疾病折磨,病急乱投医。对此,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要防止上当受骗,首先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弱点,要注意和年轻人多沟通,有事多和子女儿孙商量,听取年轻人的意见;另外在掏腰包前最好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骗子一般会在不能自圆其说时退却。

  老人频频被骗而得不到解决已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要预防老人上当受骗,除要求各社区加强管理之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服务跟上了,老人就不用再为自己的各种生活需要操心,诈骗分子当然也就无机可乘。记者周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