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康复小帖士
2006-05-17
        ● 白内障复明复明

  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低视力康复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助视器;到哪里去选配助视器?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
  (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低视力者可以去当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或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的验光、配镜和训练。

  ●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戴助听器为什么要配耳模
  配戴助听器必须配制耳模,耳模有使助听器配戴稳固、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等作用。实践证明,在为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效能方面,助听器和耳模各占50%,耳模的作用不可轻视。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
  (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
  (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如何评估聋儿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是贯穿聋儿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康复人员正确判断康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其后的训练工作提供依据。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听觉能力评估:包括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
数量评估是通过使用测听仪器测试聋儿裸耳或配戴助听器后的各个频率听阈值,来判断其听力损失程度及助听器补偿效果。
功能评估是指聋儿配戴助听器后,通过使用言语测听词表测试聋儿的言语识别率,来判断聋儿听觉补偿效果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聋儿。
  (2)言语能力评估:运用聋儿康复评估题库,以正常儿童的语言年龄作为参照,评估聋儿的发音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级分布、语言的使用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聋儿康复的阶段目标及选择教材的依据。
  (3)学习能力评估:运用一定的测试工具如以希-内学习能力测试用具,评估聋儿眼手协调、视觉记忆、辨认、联想、空间推理、细节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开发聋儿的智力潜能,制定单训课计划,为发展其语言提供依据。

  如何开展聋儿家庭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启蒙,一是发展。家庭康复训练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最佳途径。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地取材,训练刺激量大,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聋儿"听"、"说"的潜能,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为了训练聋儿理解"说的是什么",家长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用"直读"或模仿的方法,鼓励聋儿多说多听,增大语言的刺激量,逐步使聋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辨别。
  其次,在大量"听"、"说"的基础上,可采用实际操作、游戏的形式,让聋儿学会应用语言;用提问的方式让聋儿学会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聋儿对语言产生理解记忆。家长应善于抓住随机情景,如做饭、吃饭,与他人往来,游戏活动等等,让聋儿反复练习,使语言同感受融合起来。
第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应对家庭康复训练给予技术支持,对家长进行培训,解决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家长制订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如何做好聋儿康复后续教育工作?
  聋儿康复后续教育,是指聋儿接受康复训练并经过评估后进入普通学校的教育。聋儿康复后续教育是他们走向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1)使普通学校的师生了解聋儿的情况及特点,掌握与聋儿交流的方式,随时对其进行帮助。
  (2)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帮助聋儿做好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
  (3)教师和家长要加强聋儿阅读能力的继续培养,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量、促进思维等。
  (4)对普通学校的教师进行有关聋儿康复技术培训、指导。
  (5)适时进行语音矫治。
  (6)定期评估助听效果。

  聋儿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什么?
  聋儿家长学校是康复机构为培训家长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
  (1)帮助家长树立聋儿康复的信心,了解育儿常识,掌握聋儿康复基本知识和方法。
  (2)培训内容包括:聋儿医学、教育康复基础知识,聋儿康复训练方法、技巧,家长心理教育,幼儿德、智、体、美教育知识等。
  (3)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实践辅导,教学观摩,参观考察以及座谈会等形式。
  (4)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与社区医疗保健站建立联系,及时发现聋儿;定期走访聋儿家庭进行指导;定期为聋儿进行康复评定,提出康复建议;协助家长做好与教育部门的工作,安排聋儿入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