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三个离家在外闯荡的青年,有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这一年除夕,公司给他们送来了三份正月大菜,三个人欢呼着就往嘴里塞。可是,刚吃了两口,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停住了,其中一个将信将疑地说,这是我妈妈的口味!?其他两人也跟着点头。原来这是公司专门请他们各自的妈妈亲手做的正月菜。一阵沉默之后,三个小伙子眼睛湿润了。
那场面好感人。
在日本东京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饭店,每到晚上就热闹起来,有许多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特意来到这里吃晚饭,而且很多人都是常客,他们喜欢这家店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里的饭菜像“妈妈的口味”。
日语中就有“妈妈的口味”一词,日本有很多这种以“妈妈口味”为卖点的小饭店。 “妈妈口味”不仅仅是妈妈做的菜饭的味道,是家、母亲、温暖的爱的代名词,是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纽带。于是,创造自己的“妈妈口味”成了我做母亲之后的目标之一。
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我都有几个拿手的饭菜颇受孩子的欢呼,现在,我的几个“招牌菜”已经在孩子们心目中占有了绝对地位,外出吃饭,他们都不会点这几种菜,因为经过他们的多次验证,得出结论:这些菜,妈妈做得最好吃!其实,让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妈妈口味”往往只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但却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替代的。能让孩子记住“妈妈口味”的母亲是幸福的,能在众多的口味中分辨出“妈妈口味”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愿更多的孩子和母亲都能加入这个幸福的行列。
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挫折时,应对态度约可分为克服及放弃二种型态。对于挡在眼前的障碍,能突破而勇往直前的人勇气可嘉,支持这勇气的则是“妈妈的味道”。
谈起妈妈的味道,其定义很容易被误解。这里所谓“妈妈的味道”,是指妈妈“所做菜肴的独特风味”,而非蚵仔面线或红烧牛肉面等传统食物。换句话说,是指从幼儿到青少年期间,对于家中菜肴风味有深刻印象且感怀念者,尤其是对充满幸福感觉的菜肴所留下的印象。在妈妈所做的菜肴中,很多其有此种风味。加工食品不管怎样昂贵,均很难取代这种值得怀念的风味。
这类带有强烈怀念风味的食品或菜肴,可称之为“情绪稳定食品”。因为食用此类菜肴,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尤其是碰到挫折时,如果吃了这类安定食品,就可赋予勇气,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可以说能吃到情绪安定食品的人,正是人生旅途上的幸运儿。
现在的成人大都曾经拥有这种安定食品,但文明进步、膳食被规格化以后,妈妈的味道已逐渐被淡化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现代新新人类,将来能否面对挫折值得怀疑。从这角度来说,养育小孩时,应尽可能以手工做出各种特有的风味,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是新新人类的妈妈们必须努力的课题。
目前由于加工食品特别方便,包括汉堡、炸鸡块、咖哩饭、牛肉面,冷冻食品的水饺、包子、元宵、烧卖等。调理加工食品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以此为主的偏食生活,尤其所有膳食均以这种加工调理食品来应付,营养上就存有偏差。
而所谓“安定食品”,指的是在工作或生活时碰到挫折、意志消沉时,吃了怎么样的料理、怎么样的风味即可好转、克服;这种“安定食品”就是“妈妈的味道”。
在这里建议家庭主妇尽量自己洗手做羹汤,并做出几道独特食品,自己先试吃,再做给丈夫及孩子吃,观察有无这种作用,有则保留,并偶尔做一次,让家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种安定的力量,也是家庭幸福的泉源,绝对不要忽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久了,这种味道就代表了他。
女儿三岁了,这次回外婆家住了几天,在每晚的电话里总不忘兴奋地说上一句:“妈妈,外婆好香啊!”继续问,是什么味道呢?女儿一定会大声地回答我:“是香味道!”弄得全家人啼笑皆非。我知道,那是我妈妈身上的油烟味道。妈妈是卖小吃的。
小学,中学,大学,这股味道总是伴随着我的成长。在那青涩的年纪,偶尔闻到别人的妈妈身上的香水味,觉得好香。总是有个小小的羡慕在心里,羡慕的小芽长啊长啊,成了嫉妒的种子。当嫉妒的种子在我心里发芽的时候,我觉得妈妈的味道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慢慢地,我不再赖在妈妈的身上,我不愿躺在有妈妈的床上,我不再坐在妈妈的身边,直至,我搬出了有妈妈的家,搬出了那个飘着油烟味,葱蒜味的家。
在一个夏天,连下了三天的倾盆大雨。在雨停的那天,我赶回了那个家。隔着被水淹没的桥,我看到了我妈妈,她挽起了裤脚,拉着一辆三轮车,涉水来到河的这边,让我这个已经有点畏惧洪水的大孩子坐在车上。当行到桥中央的时候,水流更急了,一个浪打来,妈妈的身子一侧,那股久违了的味道清晰地飘进了我心里。在这泛着水臭的河面上,它犹如一曲老歌,一壶老酒,沁人心脾。一时情动,我从身后轻轻地抱住了妈妈圆圆的腰,凑上脸去贴在了妈妈软软的背上。
就在这水波荡漾之中,我仿佛明白了许多。修车的人身上总会带有机油的味道,卖鱼的少不了鱼腥味,杀猪的总会有那么点血腥味,医生身上常常散发着药水的味道。。。。。。
每一种味道,都代表他们谋生的方式,而我们就是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味道中成长。谁也离不开这些味道,谁也无权去歧视某一种味道,尤其是妈妈的味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