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该怎么做母亲?
2006-05-11
在鲁迅先生提出“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这个问题后的80多年间,没有人觉得“怎样做母亲”会是一个问题。1914年,当母亲节成为美国法定节日的时候,美国国会这样定义母亲节:“提醒人们,母亲在塑造良好公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但92年后,我们不得不面对母亲形象被全社会重新塑造的现实。

在“她世纪”女性革命高歌猛进的百年中,母亲形象始终没有融入到社会变革的主流之中,而“母亲”这个角色也一直被排除在时代尖兵的队列之外。相反,她们身上那些似乎是超时代的勤劳、纯朴、善良的天性,以及克己、勤俭、奉献、默默无闻的普世精神,使之成为传统价值最坚固的堡垒和最完美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新时代里,随着女性的价值选择出现了太多复杂的可能性时,母亲的传统形象也开始面临巨大变数。

  我们已经开始在抱怨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母亲角色的错位,痛陈着时尚或伪时尚观念侵蚀下母性丧失的不堪与可怕后果。人们不难发现,爷爷奶奶保姆阿姨老师家教们,甚至电视电脑电玩们……纷纷名正言顺地登场,越俎代庖地接管着母亲的位置。而另一方面,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的母亲一样有着太多的角色需要扮演——尽管很多是她们并不想扮演的。她们必须是识大体的妻子、有情趣的情人、偶尔调笑的同事,甚至是有魄力而并不冷酷的领导,而这么多角色几乎又全部杂糅在一个母亲形象之中,丰富着,同时又消解着它的意义。

  传统的母亲形象正随爷爷奶奶一起老去,现代意义上的母亲则在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砥砺自己的坚忍形象,她们要面对的已不再是以往孟母三迁式简单的教育问题,而要从上中下三代中去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的更多机会和更多角色中找平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