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几个老师也和学生一样,站在教室外面,她们同样很年轻,每月拿五六百元工资——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与老师的合影。
与孩子的合影。
一组老照片。它们说明,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太有限。
这是最后一张照片,和老师、部分学生在他们教室前面的合影。什么都会有出现遗憾和破损的时候,在拍这个照片之前,相机摔坏了,我说能修好。但是不要紧,在有阴影的模糊的照片里面,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和真实无私的老师、条件艰苦的学校,都是真实地存在的。
我们社会是在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始终是头等大事,每一个二十年,就有一批被成为“国家栋梁”的轮回;我们也有着普度众生的愿望,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好一些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希望平等;我们的国家,始终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扫盲”到“普九”,近年又提出普及高中的设想;我们关心着西部教育资源的匮乏,山区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知道,西部很遥远,我们要走很多的路,才能够实现一次志愿者的愿望,我们捐助的书本和旧电脑、衣服,要经过很多天,走过很多地方,才能够送到那里的孩子手里。可是,我想知道,我们关心了多少身边的人群、身边默默发生的事情,我们可曾帮助自己坐半个小时汽车、走几段路,就能够遇到的贫困的家庭,在简陋的环境中读书的孩子?我们的眼光如果不能看很远,我们的脚步如果不能走很远,那么,请将眼光收到近处,请留心看看自己周围那些艰难的孩子、学校、家庭吧。这些孩子、学校、家庭,他们就像是一些野生的百合,没有一个滋润的生长环境,没有一名有耐心而经验丰富的花工的照料,他们甚至没有一块适合生长的土地,他们用力将根扎在贫瘠的泥土里——但是他们在坚强地生长,他们也需要得到阳光普照,也许有一个温润而多雨的春天,一个善待他们的环境。
一所“苗苗小学”,它容纳的是百来个打工子弟,为七八个老师提供了一个一月五六百元的教书机会。北京几百万的外来打工者,有无数个拖儿带女举家迁徙的家庭,他们中的一个大群体,做着繁重而卑微的工作,艰难地维持着家业,想着在祖国北京有一个挣钱、攒钱的机会。有无数人怀着无数相同或者不同的愿望,他们有着各自的家,各自的故土,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家乡,带回北京的消息,也将他们的疲惫与收成带回去。这样一个大的群体,我们不能看见他们的全部,知道他们的全部生活;我们各自的一些善良和救助能力,不能分布到他们的每一个人。但是,对他们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而言,一个工作机会,一点来自外部的帮助,也许能够让他们看到更多生活的希望,他们的孩子,有书,有本子,有一间干净整齐的教室,一堂有羽毛球、篮球架和跳绳的体育课,他们就会感到幸福,开心地笑……
2006-5-11整理
(落野作品)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