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打工子弟学校“苗苗小学”
一间教室和教室里面面对镜头的孩子。
这是2003年的校舍,学校停办后,它成为一个杂物堆放地,后面的小平房,是老师的宿舍。
二年级教室里的一扇墙,墙上的一个用笔划成的图框,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园地了。
抢镜头的孩子,他们想看看自己的脸,他们说:“里面的人会动呢。”
5月10日晚上8点多,我从出租车里钻出来,快要走进自己居住的高楼大厦。天已经黑了下来,这一个北京的夜,和以往的任何一个夜晚没有什么不同,春天的末尾,白天渐渐长了,七八点的公交车上,也还是挤了一车的人。
我从苗苗小学出来的时候,已经是5点40,我和一帮孩子老师合了影,又一个班的学生排着队伍在被围墙围起来的小操场里集合,然后准备回家。二年级的教室里,一个比低矮的课桌大约高半个头的小女孩正在打扫教室,另外还有10个左右的学生,正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他们看见我进来,手里拿着照相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纷纷做着小小的动作,有几个孩子口里喊着,给我拍照,给我拍照——我在苗苗小学的一个下午,一直被无数的笑脸包围着。
这群孩子,无论大小,纷纷在镜头面前表现出好奇,等着我为他们照出一个个笑脸。整个下午,除了和李刚校长在他卧室兼校长室里的说话,除了看见四处低矮破旧的一圈小屋子,除了看见简陋的教学设施(小的木黑板,旧毛巾做的黑板刷,小课桌,书本,小铅笔头……),我仿佛置身在一种没有忧愁的环境里,孩子们在各个角度朝我笑,或者玩着简单的游戏。我在想,这群随着父母来到北京的孩子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只要有些什么,就能够得到满足,高兴起来了;我在想,我们的困惑又是什么?我们为一点小的事情而幽怨又是为了什么?
在去苗苗小学之前,我做了一个小的问卷,有一些问题。其中的几个是这样的——
1. 你父母的职业:月收入;
2. 你一天一般花多少钱:用来做什么;
3. 列举你的三个愿望;
4. 如果你有100元,会用来做什么:如果是3000元呢;
5. 你对学校、老师、北京分别的看法。
(落野作品)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