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改变老鼠受体 非灵长类动物首次感冒
2008-02-05

    来源:东方早报

    英国科学家3日宣布,他们的研究近日取得意义非凡的突破,可能将帮助研发可避免人类遭受感冒折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加快新药物研发速度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称,他们已能够将病毒传递到一只有着特殊血统的转基因老鼠身上,这是历史上非灵长类
动物第一次患感冒。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和黑猩猩对感冒病毒缺乏免疫力。领导研究的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塞巴斯蒂安·约翰斯通教授称,这就是研究感冒疗法进展如此缓慢的原因。能够使实验室老鼠感染上鼻病毒———意味着科学家现在可以研究病毒如何感染除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这将加快新药物研发的速度。

    大约四分之三的感冒患者感染上了超过100种鼻病毒中的一种。感冒对于有哮喘等呼吸道问题的人来说,感冒可能是致命的。此外,感冒(commoncold)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非灵长类动物首次感冒

    1946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威尔特郡建立了感冒研究小组,当时有30名志愿者为帮助科学家研究身体对感冒的反应而使自己感染病毒,并持续了大约10天。小组于1989年末成功找到治疗方法后被关闭。

    “到目前为止,还不可能在小动物身上研究鼻病毒感染。这是研发新治疗方法的最大障碍,目前鼻病毒感染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鼻病毒是感冒的主要病原,如果有一个小动物模型,将加快发现新潜在疗法的速度。而且鼻病毒不是‘无辜’的病毒,它们因哮喘急性发作和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杀死了很多人。”约翰斯通教授补充说。

    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科学家修改了老鼠的基因,使其呼吸系统内的细胞拥有被称为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人类版本的“受体蛋白质”。鼻病毒就利用ICAM-1感染细胞。

    “我们以前发现,只要进入老鼠的细胞内,鼻病毒就像在人类细胞中一样繁殖。但病毒不能感染老鼠,因为扮演钥匙角色的受体不让病毒进入细胞。现在,我们修改了老鼠的受体。这意味着病毒能够感染这些老鼠的细胞。”约翰斯通教授说。

    利于呼吸道疾病研究

    这项研究被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在理解急性哮喘、支气管炎和其他肺感染疾病导致的致命呼吸道疾病上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约翰斯通教授表示,他和团队培育的转基因老鼠也可被用作研究更危险的感染,比如可导致肺部功能受损和死亡的疾病。

    “如果和过敏源一起作用,可能导致肺部的过敏反应,病毒可能使反应恶化并导致哮喘发作。这些老鼠模型应当会大幅推进研发感冒新疗法的研究,也会推进对哮喘发作和阻塞性肺疾患等更致命的疾病的研究。”约翰斯通教授说。(郑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