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午报
带条纹的花鼠漂亮可爱,有香囊的麝鼠可以利用,裸鼠的身上永远不会长毛。2月7日起,上海动物园将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百鼠争春”活动,17种百余只鼠类集体亮相。据悉,“鼠年说鼠”等活动将同时举办,充分展现鼠家族的千姿百态,以及它们的存在价值。
海狸鼠只认指挥棒
活泼可爱的海狸鼠“大黑”和“小花”抬起前爪,眼睛脚步随着饲养员手中的长棒移动,乖乖爬上电子秤称体重。据了解,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它们将在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表演节目。
“海狸鼠是大型啮齿类动物,原产地是南美洲,‘小花’的颜色是它与生俱来的。”上海动物园科普工作人员介绍道,“它们的表演和马戏团演出不同,是动物行为训练。这样可避免动物在称体重、采血等行为时受到伤害。”据介绍,经过长期训练,海狸鼠如今只“认”指挥棒,能很方便地让它“配合”称体重。鼠类各有“拿手好戏”
上海动物园科普馆前大草坪上,17种百余只鼠类集体迎接鼠年的到来。一名提前目睹这些鼠类的游客说:“想不到鼠也有这么多种,这么可爱。”
记者看到,花鼠背上有长长的花纹;龙猫伸出脑袋四处玩耍;小小的仓鼠,又名搬仓鼠,喜欢把食物藏在颊囊中,到安全的地方再吐出来吃;裸鼠的身上永远都不会长毛;麝鼠更特别,身上有香囊,可用来做化妆品。
专家介绍,鼠以及啮齿动物家族,在全世界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比例高达40%%以上。实验鼠给人类做贡献 活动展示的大小白鼠、裸鼠、豚鼠和黄金地鼠,还有一个名字———“实验鼠”。
上海动物园有关人士介绍道:“豚鼠的基因有99%%类似人类,人们可以用它们做各种试验,帮助研发药物等。我们展示的目的是让人们看到鼠类也有贡献。希望通过展览,让人们摆脱对鼠的偏见。”
即使是“人人喊打”的小家鼠和褐家鼠,在展览上也有一席之地。“鼠类对人类最大的危害就是对疾病的传播作用。”
有关人员表示:“我们控制老鼠的数量,更要提倡以保护天敌的方式灭鼠,养成不食野生动物的习惯。”(□本报记者| 王红梅| 文□本报记者| 赵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