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荆楚网—楚天金报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进入倒计时
这是丹江口库区面积最大、最有影响的战国楚墓群——均县镇北泰山庙墓群,文物部门在此发掘出了数千件战国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
“楚国第一玉剑”
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就要竣工蓄水了,与此浩大水利工程同步,作为我国迄今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文物保护工程,库区172米水位线下文物大抢救已进入倒计时。
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省文物局正组织、协调全国28支考古队,分布丹江口370平方公里新增淹没区37个文物点上紧张地工作,同蓄水时间“赛跑”,和盗墓贼“暗战”……
近日,记者对这场规模空前的文物保护抢救行动进行了采访。
俯身处处可拾远古文明
丹江口库区:巨大文物宝库
提起“丹江口”,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丹江口水库”。这个地跨鄂豫两省的大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
发源于陕西秦岭的丹江,经河南淅川从我省丹江口市汇入汉水,青龙泉新石器遗址,安城春秋铜矿,韩家洲汉代古战场,唐太宗三子李泰墓,郧县郧阳府大成殿……一处处历史遗存镶嵌在这里的汉江两岸,向世人证明,自古以来这一带便是中国东西南北四方文化交会融合之地。
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现了距今1.4亿年的郧县青龙山白垩纪恐龙及恐龙蛋化石群,以及两块80万年前完整的“郧县人”颅骨化石。
靠近水库南岸的均县镇北泰山庙墓群,距丹江口市130公里,不少刻着菱形花纹的汉代墓砖七零八落地躺在岸边,有的还十分完整。清澈的江水中,可依稀见到墓室的轮廓和长满青苔的墓砖,天晴时,甚至能看清水下大片完整的墓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前,考古工作者对丹江口库区进行了初步勘探,发现了北方仰韶文化与南方屈家岭文化的叠压及数百座楚国贵族墓葬。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不少地方,你抬脚即可踏进一个千年朝代,俯身即可拾起一段远古文明。众多史学界人士惊叹:丹江口库区是一个比三峡库区更大的文物宝库,浓缩了一部五千年璀璨中华文明史!
古墓惊现“楚国第一玉剑”
七大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
2006年6月11日中午,在汉江上游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乔家院南岸台地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乔家院领队黄凤春小心打开了第四号春秋古墓,只见异穴合葬的男、女墓主竟身佩宝剑,分别脚踩一被杀死殉葬的青年,周边摆放着鹿角、铜鼎等大量陪葬品,其中,男墓主左腰间一把插在剑盒里的玉剑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剑全长37厘米,玉质非常好,纹饰精美,剑柄上有数条小龙套印的纹饰,做工精细,而剑柄、剑身和剑锋由两段已部分腐烂的木质柄相连。
“鹿角陪葬说明这是楚墓,后来专家鉴定此玉剑至少有2500年历史,比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那把玉剑还早400年。”
黄凤春称,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楚国第一玉剑”,该墓发掘地属古麇国地域,麇是春秋晚期被楚国所灭的小国,墓主很可能是楚灭麇后派来的大夫。
从前年夏至今,丹江口库区可谓举世瞩目,这里一连发掘出七大考古成果,被学界谓之为震惊海内外的七大发现:
继乔家院肖家河4号楚墓出土了“楚国第一玉剑”后,鄂西北首次发现了包含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代历史堆积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双树出土了80万年前的手斧、手镐,比非洲、欧洲出土的同类文物还要早;五峰乡春秋墓葬群中,发现了迄今湖北最高规格的人殉墓葬;莲花池墓地,不仅出土了体现秦巴风格交融的“双耳”铜鍪,还出土了200多件秦人风格的带钩;曲远河出土了丰富的石器,揭示了南方砾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金陂墓群发现了罕见的绘有13个太阳和13个凤凰纹饰的彩绘陶璧,图案精美,寓意神秘。
不少专家称,七大发现表明,古丹江口一带是楚文明的发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都丹阳的石城就在这一带。此地文化遗存价值极高,对于研究楚文化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
库区考古发掘现场
工作人员连夜修复文物
遇真宫、古墓群面临湮灭
文物大抢救进入倒计时
巍巍秦巴山,幽幽丹江水。去年7月9日,随着丹江口大坝第一仓加高混凝土到顶,距大坝正式蓄水只剩下不到3年时间,在相当一部分面积将被水淹没的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工作由此进入了倒计时。
2010年夏,当丹江库水经1427公里长的明渠,流到京冀大地时,我省将新增370平方公里淹没区,涉及十堰张湾、武当山特区及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161个文物保护项目。
这些文物个个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明永乐皇帝为名道张三丰建的遇真宫,是武当山“九宫九观”之一,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郧县将被淹没的近百处文物点中,包括国家地质公园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部分区域和辽瓦店子遗址。
“辽瓦店子遗址简直就是中华文明通史。”专家称,这里展现的文化堆积层从夏商到近代层层叠压,令人叹为观止!
能否最大限度地抢救这些国宝,文物部门面临的时间之紧、任务之重超乎想象。“单单一个均县镇,春秋汉唐古墓葬就数以万计,整个丹江口库区文物出土量将突破10万件,和三峡库区的文物挖掘总量相当,但时间却不到三峡一半,资金也没三峡来得及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孟华平说,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只完成了总计划的四分之一,仅发掘出万余件文物,今后三年,要想按期发掘出规划中的地下文物相当困难,如不加紧抢救,大多数文物可能随古墓永沉水底。
绝不让40年前的遗憾重演
千余专家分赴37个点发掘
“我们现在只有拼命地抢救,能抢救多少就抢救多少。”据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透露,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专款未到位前,该局便自垫经费抢先对郧县老幸福院墓群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了大量陶器、青铜器。
前年9月起,中国社科院、武大等28家高校、科研院所组织专业考古队及我省各级文博部门约千余名专家分赴库区37个点,对水位低、考古量大、学术价值高的文物联手发掘。
其中,在库区面积最大、最有影响的战国楚墓群——均县镇北泰山庙墓群,文物部门就发掘出了数千件战国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并对遇真宫的保护提出了围堰保护、原地抬高、异地搬迁三种保护方案。
“必须抢在蓄水前发掘完,绝不让历史的遗憾重演!”专家称,40年前丹江口水库第一次蓄水时,湖北老均县城(丹江口市前身)、郧阳府,河南淅川老县城、龙城,均因地势低洼相继沉没水中,数不清的地上地下文物,从此沉睡水下。
有研究者猜测,龙城可能就是学术界一直在寻找的楚国始都“丹阳”。而老均县城是仿明朝北京城修建的,“小故宫”净乐宫就在城内。郧阳府则有“楚中之雄图”之谓,城中魁星楼、春雪楼闻名遐迩。
考古人员正在整理发掘出的文物
盗墓团伙频频摸黑“抢滩”
考古队员野外经受巨大压力
在丹江口规模空前的文物抢救行动中,由于一些对珍贵文物觊觎已久的不法分子伺机盗墓,加上野外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考古队员们无不感到压力巨大。
据了解,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多为低丘河谷,消落区面积巨大。一些原来已沉入水底的遗址和墓葬,就在库水的消落冲刷下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令当地文物保护工作防不胜防。
在库区岸边的均县镇和凉水河镇,一个个探出水面的小岛上,只要有古墓的地方,几乎都存在着盗墓贼光顾的痕迹。
在郧县一处正在发掘的古墓中,刚刚清理出上层浮土的墓坑里,就有几个香烟头和裸露着一截电线,下端还深埋在土层中,这是盗墓贼爆破失败后残留下来的证据。
深入库区,一些古墓被盗掘后的惨状令人扼腕:古墓盗洞周围的黄土上,散落着墓主人的骨骸和破损的衣片。被盗墓贼弃置的破碎陶片上,精美的纹饰依稀可辨。有的古墓甚至相隔不远就有两个盗洞,经过盗墓贼的回填,雨水一渗透,墓地明显凹陷了下去……
“这里盗墓的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多为团伙,大都乘船摸黑而来,上岸前是‘渔民’,登陆后便四处转悠,趁天黑后疯狂盗墓。”孟华平称,现在,考古队员已经没有节假日、夜晚的概念了,一旦发掘某处古墓、古遗址,就得像老鹰抓小鸡一样迅速完成。
各个考古队只能集中吃住在现场附近,并且两人一组24小时现场轮流巡值,否则,会被盗墓团伙抢先偷盗一空。
黄凤春说:“我们现在一年野外考古10个月左右,大都在交通不便的偏僻之地,不少地方手机无信号,打个电话、买个菜要徒步走好几公里,而且难以吃到新鲜蔬菜和肉食,十天半月才能洗一次澡……”
据了解,省考古队员田桂萍的丈夫下岗后外出打工,她为了抢救保护文物,不惜将6岁的女儿“寄养”邻居家,在远离省城的野外一干就是两三个月。
“同盗墓团伙的‘暗战’一较量就是几年,考古发掘稍慢或者现场稍一离人都会让其先得手。”孟华平透露,在郧县乔家院春秋墓葬区,他的同事黄凤春刚发掘完几处古墓,就发现盗墓者的斜洞已打到墓左角半米的地方了。
对手装备精良且十分狡猾
打击盗墓团伙是场“硬仗”
“那里晚上110出警也来不及,荒郊野外的,几公里都看不到人家,夜晚老远就能看到警车灯光,警察未到,盗墓贼早就坐船跑了。”
据孟华平介绍,尾随诸考古队而至的盗墓团伙装备精良,他们有带GPS野外定位装置的车船,携微型氧气瓶和卫星步话机,甚至配带枪支,利用先进的红外探测仪和小型扩爆装置,趁夜远距离斜角打洞盗墓或偷偷炸墓,破坏性极大。
通常只要探明了墓室的位置,他们就用工具向下钻探出一个直径很小的管道,然后填满炸药进行爆破。这样的爆破不会炸出一个大坑,只是将管道周围的土向外围挤压,将管道扩大到能容一个人通过。
由于爆破是在地下进行,声音传不出去,只是一声闷响,非常隐蔽。用这种方式盗墓,仅仅几个小时就能将一个墓室里的器物搬光。
据悉,前年9月,丹江口库水涨上来后,当地文物部门进驻库边吉家院墓地小岛,不料,盗墓团伙竟在眼皮底下玩了一次“金蝉脱壳”。
这一天,吉家院一战国墓正在抢救性发掘中,墓中器物即将出土。夜幕降临后,累了一天的考古工作人员都休息了,休息地就设在现场附近的小岛与陆地的连接处。
没想到下半夜,一伙盗墓贼竟悄悄从水路摸到了岛上,在夜色掩护下,利用先进器材“消音”打下盗洞,将墓中的器物洗劫一空。等到第二天一早,考古人员准备继续发掘的时候,现场一片狼藉,只剩下被弃置的陶器和青铜器残片。
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针对丹江口库区盗墓活动猖獗迹象,我们近期已与省公安厅、各考古队多次联合,在丹江口市北泰山庙等墓地召开文物安全现场会,部署打击工作方案,充实基层警力和装备,加快侦破了一批历史积案和现发案件,抓获了一些盗墓贼,震慑了盗墓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不过,这位负责人承认,目前由于丹江口库区地广人稀,加上资金和警力有限等问题,很难对盗墓团伙一锅端。
他呼吁有关方面迅速改善丹江口文物保护一线装备,破案攻坚,尽快摧毁盗墓团伙。
(记 者 毕 卫 通讯员 叶 青 杜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