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现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
2008-01-03

    来源:浙江新闻网—浙江日报

杭州发现全球唯一的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

   (中新浙江网1月3日电) 在杭州市余杭区发现的一批直径只有3到5毫米的化石,经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戎嘉余先生鉴定,被确认为是距今约4.4亿年、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这是当时活跃在地球上的深水壳相动物的主要种群。

  “这是全球唯一的发现,是目前已知的奥陶纪末期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今天,戎嘉余院士向本报宣布了这项科研成果。

    他说,这批化石群,对研究古生物进化、尤其是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到复苏的演化过程,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这批化石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地质调查院2007年1月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现保存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那场环境大灾难,令80%以上的古生物物种灭绝。而幸存的动物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一直缺乏实物证据。

  此次发现颇显意外。由于古杭州处于南半球的深水区,而原始动物只能在浅水中生存,因此杭州从来没有古生物化石发现。

    当专家们无意间在余杭镇安乐村狮子山发现少量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亿年)化石时,非常意外和兴奋,并顺藤摸瓜,找到了奥陶纪末期的深水壳相动物——腕足动物的化石群。

  专家们据此推测,在面临气候异常变化时,有些动物采取手段自救——对自身大小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深水环境,并迁移到当时还是较深海区的杭州地区躲了起来,从而令杭州地区成为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一些生物幸存的一个关键场所。

    在环境好转之后,这些幸存的动物一方面继续繁衍自身,另一方面成为新一轮“物种大爆发”的“种子”。

  因此,戎嘉余说,这次重大发现,“不仅找到了动物们面临灾难时的自救手段,而且使一直空白的奥陶纪末期和志留纪早期动物之间的演化过程,在余杭完整地呈现了。”(作者:朱永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