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方法解决南水北调污染问题
2008-01-02

    来源:人民网

我国利用生态方法解决南水北调污染问题

    中国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通道——山东省南四湖,目前正在恢复往昔旖旎动人的湿地风光。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蓄区,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四面八方注入的工业污水,曾使南四湖的天然湿地遭到空前破坏,水质一度恶化为劣五类水,鱼虾死光,水鸟绝迹,南四湖成了一个死湖。

  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后,国内很多人担心南四湖水质污染可能是东线工程的“心腹大患”,如果其水质无法治理达到调水标准,污水一旦北上,就会使东线彻底沦为劳民伤财的工程。

  “尽管经过治理,调水沿线很多企业已按现行国家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然而,由于国家的部分行业污水排放标准过低,南四湖的水质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南四湖畔的微山县环保局局长于恒启说。

  山东省在造纸、燃煤发电、化肥等行业制定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明确要求距离河流入湖口15公里以内的重点保护区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标准要小于60毫克/升,15公里以外的一般保护区COD排放标准要小于100毫克/升。

  但即便如此,相对于水质要求更高的南水北调工程来说仍有差距。国家规定,南水北调调水干线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源地标准,即COD浓度在20毫克/升以内,氨氮浓度低于1毫克/升。

  “利用生态方法解决污染问题是更加有效的方式。”于恒启说

  2005年,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新薛河入湖口开始“退耕还湿”尝试,从南方引进湿地作物芦竹推广种植。

  依照山东经验,河水污染物在通过15公里河道后,浓度会衰减一半,如果通过湿地再注入湖中,污染物含量会再衰减一半,这样就能使入湖河水的污染物浓度控制在三类水标准以内。

  “用人工湿地减少河流污染物,是在基于当前经济、社会承受力,上游工业污染源头治理已经做到极致的背景下,被逼作出的选择。”于恒启说。

  据了解,包括芦竹在内的湿地作物,其根部容易在水中形成一层生物菌膜,能够吸附水中的氨氮及有机合成物,从而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的目的。

  于恒启说,当地曾经尝试过多种湿地作物,虽然藻类的净化作用可能优于芦竹,但从经济效益方面看,芦竹更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收益。作为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芦竹深受当地造纸厂欢迎,不仅造出的纸张质量好,生产环节也非常环保。

  目前,南四湖流域内人工湿地和湿地保护区面积已经扩大到6.5万亩,湿地的“地球之肾”功能正在发挥效果。

    检测数据显示,南四湖唯一的出湖口——韩庄运河台儿庄大桥断面今年前42周内,只有8周氨氮略微超标。南四湖下级湖岛东监测点位COD浓度为19.5毫克/升,已经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

  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说,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外来水的情况下,山东已经有能力把南四湖基本治理到三类水标准。“这实际上向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递交了一份答卷——东线工程不会因为水质污染成为问题。”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日前表示,总体来说,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进步,但由于治污工程资金难以到位,部分地区水污染治理形势仍比较严峻,如果不抓紧治理,势必影响调水任务进程。

  临近岁末,各地的东线治污工程正在全面“提速”:总投资5.26亿元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江都市截污导流工程刚刚获得国家批准,动工在即。

    此外,南四湖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也被国家纳入东线工程治污总体规划,计划投资5.75亿元,力争到2010年将所有被破坏的38万亩湿地全部恢复原貌。(记者 王海鹰 韩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