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彻底去除毒害,避免二次污染?怎样在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怎样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治理城市污水,减少政府的投入和风险?怎样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广州市在治理城市污水中的污泥处理环节大胆采用BOT方式进行法人招标,引入社会企业加入污水处理工作,成功建成了全国首家、世界最大的污泥处理BOT项目,使广州朝着“碧水蓝天”目标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广州老城区生活污水今年底前将实现100%处理,目前处理率已达77%以上,污水处理量约150万吨/日。按照每处理1500吨污水产生1吨污泥来算,每天将因此产生近千吨污泥。以前,这些污泥直接倾入珠江海域或进行垃圾填埋,如今它们被制成环保砖,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合理利用。记者获悉,国内首家污泥处理厂将要扩容到每日处理1200吨污泥的规模。
污泥含病原微生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
城市污染的产生十分简单,而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则未必人人都了解。当城市污水通过各种管道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经过相关处理后,并不是全都转化成清洁水,还会留下大量的污泥。这种污泥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并且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及重金属,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造成二次污染。以广州来说,广州旧城区四大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超过900吨/日。
在污水治理中出现如此大量的污泥应该如何处理?一直以来,广州污水厂产生的污泥大部分运到珠江口伶仃洋倾倒入海,部分运往李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处理厂20年后移交市政府
为解决现有的污泥出路及四大污水厂建设后污泥处理问题,同时减少政府投入,市政府决定在污泥治理项目上实施BOT运作,通过招标兴建一座污泥处理厂,配合全市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解决污泥二次污染问题。这座污泥厂由中标单位广州铬德工程有限公司建设、运营,20年后移交给广州市政府。政府将按195元/吨的标准支付污泥处理费,建设运营单位将从中获得约7%的利润,达到保本微利目的。
此举既可彻底治理污泥污染,减少政府投入费用,还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广州因此而成为全国最早的以BOT项目方式进行污泥处理的城市,建成运营的津生污泥处理厂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泥处理BOT项目。
据了解,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已经开始用来制成墙体红砖。该公司副总经理戚曙光表示,经除臭除毒等技术处理后,污泥已经十分“健康”了,填埋不会污染环境,但有点浪费,因为污泥无机物含量高,极适宜做建筑材料。该公司将处理后的污泥制砖,每天能制25万块一级质量标准的红砖,避免了填埋长期占用土地外,还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项目建设运营单位对于试运行阶段不足的工程环节进行了迅速改进,通过采取改造工艺技术、改进封闭污泥堆放、加建水处理中心、种植吸味树等措施,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排水、臭气进行严格控制,较好地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污泥处理厂将扩容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
随着广州污水处理量的增加,到今年年底,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2.5万吨/日,猎德三期、大沙地等新污水处理厂也将陆续按期建成投产,届时所产生的污泥将超过目前污泥厂的设计处理能力。因此,市政园林局决定对污泥处理厂扩容,达到污泥处理能力1200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