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灭绝警钟再度敲响[组图]
2007-12-13

    来源:宁夏网

 

长耳跳鼠

 

  

  火烈鸟

  今年9月份,总部位于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07年度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称目前全球有1.6万多个生物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动物在这份红色名单中占据多数,北极熊、河马、鲨鱼、猿、珊瑚、海豚等人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物种都存在灭绝危险。

  为全球动物敲响警钟的,是成立于1948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这个著名的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定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是最具权威性的物种评估文件。

  这份“红色名单”显示,目前全球有41415个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其中,有16306个物种有灭绝危险,比去年增加了188种。近500年来,全球已有785个已知物种灭绝,另有65个物种通过圈养或人工培育存活。

  据估计,人类有记录的物种约有170万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强调了动物物种的危险性,目前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八分之一的鸟类正面临生存危险。

  北极熊登上“红色名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地球变暖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北极熊,随着极地气候的变暖,北极结冰的时间越来越晚。

    在过去50年里,北极冰层已经消失了40%,没有足够的冰,北极熊被困在了陆地上。这对它们意味着饥荒。虽然北极熊能在水里游数公里,但在游泳途中北极熊不会“打猎”,因为在水里,它们绝不是海豹的对手。

  除了北极熊外,珊瑚也因为全球变暖首度进入今年的世界濒危物种 “红色名单”。由于受污染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4的珊瑚死亡。

  河马数量下滑速度惊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指出,如果任由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预计北极熊的数量将在几十年内减少30%。不过,这还不是最严峻的形势,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的下滑速度看得人触目惊心,比如非洲的河马。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数据,仅仅在刚果(金)一个国家,河马数量已经锐减了95%。目前在刚果(金)境内,只有887只河马了。这里曾是最大的河马种群的栖息地,但是由于内战,士兵、狩猎者无节制的乱捕滥杀,非洲大陆上常见的河马也上了“红色名单”。

  任何物种都处于紧密连接的生物链条中,调查显示,河马数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当地湖泊中的鱼类减少,因为河马粪是该湖内鱼类的重要养料来源。

    人类的活动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直接导致生态恶化的结果,同时也极有可能引起当地的经济危机。

  鲨鱼愧当“海上霸主”

  “海上霸主”鲨鱼因鱼翅被捕杀,美味的石斑鱼也在劫难逃……海洋动物消失的速度触目惊心。在海洋动物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仔细评估了共547种鲨鱼和鳐鱼,发现其中2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原因则是人类的捕捞过度。

  由于鱼翅(鲨鱼的鳍)在东南亚地区备受欢迎,因此“海上霸主”鲨鱼免不了被人类捕杀的命运。然而,鲨鱼的生育速度远远赶不上被捕杀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警告,如果这种肆意杀戮再得不到有效制止,“海中霸主”的威猛将只能通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来回味了。同样,一旦鲨鱼这个海洋生物链中最高端的一环被截去,不难想象,将有成百上千种海洋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跟“海上霸主”相比,“陆上霸主”老虎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由于面临栖息地减少和森林耕地化的威胁,全球野生虎的数量正持续下降。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只剩下5000~7000只虎,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印度、中国东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苏门答腊岛和印尼的森林中。

  此外,还有这些动物也濒临灭绝。

  长耳跳鼠

  今年初,长耳跳鼠被伦敦动物学学会认定为世界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长耳跳鼠基本上是我国特产,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国外仅见于蒙古的外阿尔泰。长耳跳鼠形态比较特殊,可独自构成一亚科。与其它跳鼠相比,长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极长,几乎有头体长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动物。

  非洲火烈鸟

  由于供水不足,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浮游生物不断减少,这可是火烈鸟的主要口粮。

  海牛

  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海牛已经受到来自飓风和强烈风暴的威胁,飓风和强烈风暴正在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温和水域。

  大灰熊

  虽然大灰熊今年已经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剔出来了,但因环境变化,其食物供应越来越少。

  非洲象

  非洲象生活在特别热的环境下,要消耗大量的水,它的鼻子一口就能喝下7夸脱的水。这种大象一天平均需要50-100加仑的水,它们已经成为水源缺乏的牺牲品。

  鼠兔

  最近被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提为北美第二大最聪明伶俐的濒危动物。 随着全球变暖,鼠兔迫使向更高的山上讨生,它们剩下的生存地域越来越少,如今正面临灭绝。

  印度豹

  世界保护联盟估计,目前能生育的成年印度豹不到1万只,这使它们更加容易遭受灭绝。

  巨嘴鸟

  巨嘴鸟是一种产于热带美洲的鵎鵼鸟,具有鲜艳多彩的羽毛,喙非常巨大,主要以食用小型果类为生。

  也有好消息

  “红色名单”虽警报频频,但稍稍使人聊以自慰的是,某些物种还“逆流”而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指出,由于保护措施有力,印度秃鹰的数量已有所上升,当地科学家已经建立了人工喂养种群,为放归野外做好了准备。

  另一个好消息则来自欧洲白尾海雕,由于保护力度加大,它已经从“近危”变成了“无危”。

    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粉红鸽子也是在积极的保护措施之下,由“极度濒危”变成了“濒危”。

    毛里求斯野生生物基金会报告说,为了避免这种鸽子灭绝,当地政府启动了一个保护计划。到今年,用人工养育的办法,已有350只粉红鸽子在野外自由生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阿希姆·施泰纳说:“生物多样性损失正在增加,而不是放慢。这种趋势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恢复能力,以及数十亿依赖生态系统生活的人类影响是巨大而可怕的。但只要人们有足够的重视,挽回并不是没有可能。”(本报综合报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