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2月4日电(记者 王汝堂)山东黄河河务局最新调查表明,与2000年相比,在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上,有1.3万公顷湿地得以再生。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使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山东黄河河务局高级工程师刘静介绍,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使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东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近年来,一些海内外罕见的珍稀鸟类——白鹳、黑鹳、黑嘴鸥等飞抵黄河口繁衍生息。据统计,黄河口湿地的鸟类种类已从187种增加到283种,每年来这里的候鸟达400万只。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具有国际意义的水域生态系统重要保护地。经专家考察认定,保护区内现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2种,属国家一类、二类重点保护动植物的有丹顶鹤、松江鲈鱼、野大豆等50余种。
黄河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断流,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严重影响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生物发育和生长。
1999年起,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使黄河摆脱了断流噩梦,到目前已8年未断流,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