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离我们有多远?
2006-03-17
   绿色在这里说的不是循环经济,也不是绿色产业,更不是说再生能源,而说的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举止,绿色是建立在文明和道德之间的一种文明,5000年的中国文明,灿烂的华夏文化,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结果呢?从幼儿园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大学、博士,我们离文明、道德、绿色远了,那我们离什么近了?
   
2004年北京国际礼品博览会上,我问了近40家经营文化礼品纸张的企业,你们知道再生纸吗?可惜只有10%的人知道和听说过再生纸,我问他们使用过再生纸名片吗?他们接过我的名片看半天,说不知道!
   
在北京市83万小学生中,能用再生纸作业本的不超过5%,可是又有哪一所学校不是“绿色学校”呢?北京建了无数个“绿色小区”、“生态社区”、现在又到了“最佳人居社区”,试问又有哪一所小区能做到“垃圾分类”呢?没有!有的也只是给媒体和领导检查看的。我们从政府到企业到家庭再到个人,谁又不懂垃圾分类的意义呢?
   
奥运,北京从2000年到2004年可能没有人不知道绿色奥运,绿色北京,小区里百分之百是环保口号,那口号说得好啊!“小区是你家,分类靠大家”,“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守住绿色就是留住生命”,……小区有很漂亮的环保宣传栏、有很漂亮的垃圾桶、有很专业化的垃圾分捡中心和清运车,每个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都有主要领导挂职。
   
国外的朋友说了句真话:北京是口号绿了,形象工程绿了,在媒体上文章绿了,大街上的垃圾分类桶绿了,电视上环保公益广告绿了,环保歌曲绿了、环保形象人绿了,……感觉人都绿了,可就是行为不绿,心灵不绿!
   
可是我很奇怪,在北京樱花园小区里,我看到了有一些在垃圾楼里进行垃圾分类的人,那才是真正地分类,每一张纸,每一块布,每一片菜叶分得真真切切。他们没要政府一分钱,没有环卫车,没有政府工资,没有都市人的尊严和尊敬,就是他们把北京的垃圾场不断地变成再生资源源头,是他们让北京绿色在持续、让文明在延续,可是有谁说他们是文明人呢?
   
有几个朋友约我去一家非常高档的会馆喝茶,我说那太贵了,他们说那儿环境好,是白领人最爱去的地方,我问他怎么理解“白领”?朋友告诉我“是有文化、有知识、懂文明的人”,我跟着他们进入会馆大门时又补充了一句:“最重要的是有钱!”他们都停下来看看我笑了,意思是说这一点最重要!
   
我在喝茶的时候就说到“文明”这个词,同去的4个人漫山遍野地对中国人的现代文明、环保、公益、素质等方面的批评、恶骂。他们可能都去过西方国家,只要说到文明之类的行为,比如吐痰、垃圾分类、闯红灯、骂人、公交车上抢座……说外国人最实际,从小事做起,连语言也是最美的,“最美的就是最小的”,总是把中国与外国相比。
   
他们说的都非常对,也非常好,可是我们忘了一个起码的知识,我不客气地说是不懂国情,或者说是没有文化,中国语言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不美吗,不具体吗?人家是300年的工业文明,我们才50年坎坷的工业文明,人家有非常虔诚的信仰文明,我们现在只有钱与欲望的文明,人家有回馈世界和爱的理念,我们目前只有各扫门前雪的修身养性、读书做官的标准,我们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我们中国有13亿人,每天要出生3.6万人,……我告诉他们“小风吹得人已醉,错把苏杭当美国”。
   
我就问他们,你们使用再生纸名片吗?摇头,听说过。
   
你们家里做过垃圾分类吗?摇头,分了也给市政混了,糊弄人。
    
你们家有节水措施吗?摇头,不用节水,我给出一点钱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你们参加过公益活动吗?有3个人说没有时间,那是有钱人做的事。
   
你们购买无磷洗衣粉吗?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无磷洗衣粉。
   
你们义务种树吗?都说忙,哪有很多闲时间!
   
你们刚才都说一次性筷子不好,你们吃饭自己带筷子吗?4个都摇头,那样很丢人。
   
……
   
我没有再说什么了,天空很冷,会所在金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和心暖,室内特有的咖啡香味,味中你能重重地闻到“蓝色多瑙河”的迷人音乐。
   
我只想问我自己,这就是我们现代的文明和文化吗?
    
绿色离我们有多远啊?远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