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兰州晚报
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 兴隆山保护区伤痕累累
兴隆山滑雪场紧贴林区
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仅是调节兰州气候、生态环境的天然“空调”,也是我省中部干旱地区和榆中南部山区以及苑川河流域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屏障。
昨日,陇原环保世纪行检查团来到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检查,发现这里正在遭受大量“擦边球”项目和一些旅游山庄的蚕食与吞噬。
检查人员心痛地说:“再这样下去,这点仅剩的绿色屏障将不复存在!”
滑雪场把森林“咬”出一个缺口
昨日上午,陇原环保世纪行检查团一行来到兴隆山滑雪场时惊讶地发现,这个沿着树林边缘而建的滑雪场把树林“啃”了一口,场子和树林的交界地带露出一个光秃秃的凹槽,场地里已经有一半地面被人工造出的积雪覆盖。
滑雪场负责人马经理说,滑雪场由兰州雪龙体育休闲娱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项目占地近千亩,滑雪场占地200亩。3年来,因为气候原因,一年只能经营4个多月。
滑雪场解决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问题,但能耗很大,每次造雪需要耗费一万多吨水,耗费十几万元的电费。在滑雪场大门口,几百亩地被推平。据滑雪场负责人说,这里将大兴土木,按计划“准备扩建休闲度假场所。”
“滑雪场所在位置以前是灌木林区!”一位曾经在这里工作5年的检查人员说。据林业管理人员介绍,滑雪场边缘铁丝网上的地区是自然保护区林区的缓冲区,铁丝网下面的部分是农田。
自然保护区正被蚕食
随后,检查人员又沿路进行考察。检查人员看到,就在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面的山沟里,20多栋红砖白墙的别墅拔地而起,一直修到了半山腰,场面“蔚为壮观”。
“这里去年只有几栋别墅,大多数都是今年修建的。”一名检查人员说,以前山坡上应该有大批的树木,估计都被楼房给“侵略”了。
而在距此不远的路边,一座座塑料大棚依山而建,门口还写着“谢绝参观”。据陪同检查的自然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一所土豆种子培养基地,他们多次协商,希望补偿后让其搬迁,但都被拒绝。
检查人员看到,在公路沿途,各种旅游山庄、休闲场所随处可见。据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位于林区边缘的人造建筑物对植被、环境、生态破坏很大。
一些矿点擅自扩大或改变经营项目,非法出售矿石的现象日益严重,随意排倒废渣问题屡禁不止。而林区盗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的活动时有发生。
据榆中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和林业管理人员介绍,这些经营项目在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外,是在农民用地上修建的,“手续绝对合法!”
牺牲生态换来经济效益可取吗?
不管滑雪场是否合法,但这个紧贴着林区的项目明显和自然保护区不协调。检查团领导对这些项目提出质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志希对还在扩大建设的滑雪场项目提出质疑,要求有关部门要进行科学评定。随同检查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继德要求环保部门对滑雪场及其他建设项目进行核查。
检查人员说,也许这些经营场所都经过了相关部门审批,但这些项目明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相冲突,也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宗旨不相符。“是打擦边球的项目!”不管这些项目在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合不合法,但都在“蚕食”保护区林区,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保护区建设。
检查团从现场还了解到,有关部门为这些项目大开绿灯,部分项目还不断“挤占”保护区范围,有些铁丝防护网都被逼得“节节退缩”。
“自然保护区正被蚕食、吞噬!”检查团有关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这样牺牲环境、生态的项目究竟能带来多少社会、经济效益?这样破坏究竟值不值得?”他说:“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记者 朱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