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1000年前,估计印度次大陆80%的土地为茂密的森林覆盖。到1980年,这个国家一半的土地被宣布为不毛之地,尽管近1/4的土地标明为公共森林地,但仅有8%的土地维持有好的森林植被。
但是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以广大民众为基础开展重建裸露森林地带的运动。主要在印度东部,估计有12,000到15,000个乡村已经动员起来保护1-200 万公顷的再生森林。
此外,森林工作者、非政府组织(NGOs)和研究人员都对这项民众环境运动给予帮助,印度中部退化了天然林的恢复应主要归功于国家森林保护委员会(FPCs)的努力。FPCs大多数设立在印度中部部落地带,这里森林面积大、贫穷、部落人口多。这个核心地区从南部的Bihar一直延伸到西部的Bengal,Orissa,及北部的Andra Pradesh。这些地方估计有10,000个团体正在开展工作。
在Shivilik山区,经过10年的群众保护后,每公顷树木增加了5倍
保护活动通常是通过传统的或非正式文化机构来协调。地方领导包括地方长老、教师、乡村知识分子以及青年俱乐部成员,在达成决议、制定政策、协调同其它社区和森林部门保护森林方面给村民提供指导。地方领导比来自隶属同一行政单位的邻近村庄的行政干部在群众中有更大的威信。
八十年代后期,当一些邦政府通过立法确认保护责任制和村民拥有小片公共林地使用权时,联合森林管理计划开始建立起来。
到1996年,中央政府和几乎所有的邦政府都制订了联合森林管理政策,并且实施了有关计划以登记非正式的乡村森林管理机构。
新规划需要有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社会林业规划,其重点是放在农田及公有地的外来速生树种单种人造林上。新的规划力图使政府通过立法来支持这些小的、非正式的社区组织。
森林部门的策略包括制定新政策,详细调查并登记森林保护委员会,划定边界,协助乡村团体制定小型管理计划以及有关推广项目。
从监管及商业木材管理制度转移到参与社区发展方向给印度森林部门提出了挑战。他们需要在设备、教育、推广项目、小型计划和应用研究,以及制图、划定边界和注册方面提供帮助。
尽管这种非官方的、分散的力量意味着缺乏系统的信息,但社区保护森林的一些成果是明显的。
* 西南孟加拉卫星图像显示在1988至1991年间,郁闭林(覆盖率超过40%) 增加了14%,曾一度退化了的婆罗双林(Shorea robusta)大部分正在恢复。
* 西孟加拉一项研究发现,经过3至4年的森林保护,每户每年非材林收入达85-115美元,相当于家庭收入的1/4。
* 在喜马拉雅山脉下面的Shivilik 山区,经过10年的社区保护, 每公顷的树木从91增加到472棵。
* 在西部Ghats地区,经过14年的保护,发现了26个从前根本不存在、而现在树高超过1.5米的树种。
重建茂密森林环境的机会正吸引着正经历小气候变化和资源缺乏的社区。在表土和根结构还没有严重恶化的生态系统中,自然植被的恢复可能是既快速又经济。
在过去,自然植被的恢复没有强调全国性的造林策略。然而,生态的恢复对恢复生产力和全印度数以百万公顷已退化林地的环境功能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