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加富]:中国政府历届领导同志对林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都非常重视,1998年洪水之后,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先后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还有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
林业的生产有一个规律,从植树造林到成林大约要有3到5年的过程。因此,我们六大工程启动之后,这次我们公布的森林资源数据当中,并不是几年来全部地进入到森林资源当中。但是,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些年来这几大工程保护了大约14亿亩左右的天然林,大约近4亿亩左右的人工林面积,包括非公有制造林,全国林业系统共有1538处自然保护区,近3年新建763处。因此,对生态的保护和状况的改善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点:
第一,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土地退化的扩张趋势。我这里有几个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每年平均沙化土地的面积是1500平方公里。80年代达到了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初达到了2460平方公里,到了90年代末,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最近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治理面积已经远远大于土地沙化的面积,也就是说,要小于我们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这个扩张速度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个事情我们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
第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据水利部门刚刚公布的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结果,在我国11条主要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长江等流域土壤流失量低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的50%。黄河、珠江等流域土壤流失量比多年来平均的土壤流失量减少了70%,三峡库区周围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3.9%。
第三,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大家知道,陆地上大约有500万到3000万种生物物种,有一半以上在森林里栖息和繁衍,因此,森林面积的扩大就是对野生物种的生存空间的扩大,森林生态状况质量的改善就是对野生动物物种生存质量环境的改善。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130种野生植物的分布地和300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比如大熊猫,从上个世纪1114只现在已经上升到1596只,朱缳由上个世纪的7只上升到现在的740只,还有金丝猴、东北虎等一些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都已经出现不断扩大的现象。比如我们有一些濒危的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的濒危野生植物,上次普查当中已经发现,比如岩柏等,这些物种在重庆的大巴山山区都已经发现了。可以说,国家对林业、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在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方面效果是显著的。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