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进入明显枯水期”
2007-11-08

来源:新京报

北京举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

市水务局称“五水联调”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在会上发言。昨日,北京举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牛有成表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报记者 袁烽 摄

  本报讯(记 者 刘建宏)昨日,北京举行了首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表示,北京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明显的枯水期。待南水北调引水到京后(2010年),可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调水五水联调,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使严重超采的地下水得以恢复。

  水资源紧缺成北京发展瓶颈

  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法国等国的专家出席了昨日的研讨会。会议主持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孝东称,市长王岐山是本次研讨会的召集人。主要是总结近年来北京市水务的发展,加强国际间水务领域的交流,促进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称,北京的用水量已由2000年40.4亿方下降到去年的34.3亿方,万元GDP耗水也由164方下降到44.4方,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用水率全国领先。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了制约北京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协调好人、水关系,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北京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北京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水联调”解决水困境

  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介绍,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在600毫米左右,6月至9月的降水占到全年的85%.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北京已持续九年干旱,进入了一个明显的枯水期。

    目前,北京已关闭金矿、铁矿、小煤窑1088处,占全部矿山的70%以上。正在对7.6万亩废弃矿山开展修复,预计2010年完成。

  焦志忠说:“现在北京的水务任务首先是实现水资源平衡,待南水北调引水到京,可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调水五水联调,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使严重超采的地下水得以恢复。”

  相关新闻

3500“电子眼”监控京城供水管线

漏失检测仪年底将铺进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等重要地区

  本报讯(记 者 林文龙)装了“电子眼”后,供水管线只要出现漏水,就能及时检修,从而避免发生爆管事故。

    昨日,记者从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到2007年底,北京市区内将有近3500个“电子眼”布置在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等重要地区的供水管线上。

  2000漏失检测仪京城上岗

  这种“电子眼”叫漏失检测仪,是2006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管网漏失检测系统的“侦察兵”。据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处长胡波介绍,目前北京市区范围内已布置检测记录仪2000个,主要布置在老城区内,东到东二环路,西到西二环路,南到前三门大街,北到平安大街,检测面积32平方公里左右,管线长度900多公里。

  北京供水管线存诸多隐患

  “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但北京的生命线却一直受到管道锈蚀等诸多安全隐患的威胁。”胡波说,这两年北京接连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供水事故,如前年5月的北沙滩爆管事故,去年1月的京广桥路面坍塌事故等。

  “要使事故处理由以往的发现后才抢修转变为提前发现,并解决在事故发生之前。”胡波表示,管网漏失检测系统就是要解决提前发现的问题。上半年,通过该系统主动检查出的管线暗漏有240起,比2006年同期提高29%.

  为保证奥运会期间供水安全,今年上半年北京又增购了1400多个记录仪。到年底,市区内将有近3500个“电子眼”布置在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等重要地区的供水管线上。

未来饮用水可能掺入再生水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再生水饮用是安全的

  本报讯(记者 刘建宏)昨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再生水饮用是安全的,北京未来有可能在饮用水中掺入再生水。

  污水处理费10年5次调价

  “根据在古燕都遗址城墙下发掘出来的排水沟判断,北京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了简单的排水系统。”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的分组讨论中,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说,目前北京市在五环内有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1990年的12%发展到现在的90%以上。向居民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从1997年的0.1元涨到现在的0.9元,期间经过了5次调价。

  未来将大量用于环境用水

  在专家提问“如何安全使用再生水”时,杨向平表示,再生水首先是回归河道、农业灌溉,将用于河道、农灌的水资源置换出来。目前,有经济效益的再生水主要是工业用水。“如果政府买单的话,再生水未来将大量用在环境用水上。”

  杨向平认为,未来饮用水中会掺入再生水。“在新加坡,每一杯水中就有5%到10%的是再生水。目前排水集团正在对再生水的安全进行讨论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北京未来有可能在饮用水中掺入再生水。”

  他山之石

再生水污泥可做水泥砖块

日本专家介绍资源再生利用经验

  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日本是一个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国家。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中,来自日本滋贺大学的奥野长晴说,在日本,经污水处理留下的污泥会全部用于制造砖块和水泥的原材料。

  再生水排向河流,污泥回收再利用

  据了解,污水处理后沉积的污泥是比较难处理的一部分。来自日本滋贺大学的奥野长晴曾在日本东京都政府多年负责市政污水工作。他说,日本的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排向河流和海洋,而污泥则再利用。

  处理污泥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本地产生的污泥必须在本地处理,而处理后的污泥则转化为砖块和水泥的原材料。

  污泥可造墓碑,亦可成为建筑材料

  奥野长晴说,有大约86.5%的污泥可以进行焚烧处理,焚烧后的污泥体积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炉渣可以造成墓碑,也可以做成砖块成为土木建筑材料。水泥原材料的2%可以用污泥来替代。“只要将水泥厂的生产工艺稍作调整就可以。日本水泥厂也非常愿意用污泥来替代原材料。”

  虽然污泥经过再加工处理可以再利用,但是所需要的成本即使将这些产品全部卖出,也无法收回燃料的成本。“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待废物利用、资源利用的态度。”

  本报记者 刘建宏

  专家观点

“官厅密云水未来不能敞开喝”

官厅水库管理处主任表示,应优先使用“南水北调”之水

  本报讯(记 者 刘建宏)北京水资源紧缺,使“南水北调”长江水2010年进京,成为了市民最关心的话题。

    有专家发表论文称,南水北调通水后,官厅、密云水库应主要作为水资源储备,不能敞开供应。即使在将来水资源充沛的年份,仍应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水。

  “南水北调”将提高供水保障率

  北京市水务局编撰的《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刊登了官厅水库管理处主任李运来的论文。

    该文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可大大提高供水保障率。官厅、密云水库供水体系是北京市主要的地表水供水体系,年均供水量约10亿立方米,约占北京市总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官厅水库由于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曾于1997年退出北京市饮用水供水系统。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介绍,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官厅水库的水流经永定河山峡河道至三家店三家店河段,水质已经达到全年Ⅲ类标准。

  官厅、密云水库蓄存水量应作为资源储备

  论文中称,南水北调通水后可大大减轻官厅、密云两大水源体系的供水压力。这时官厅、密云这两大水库的蓄存水量应作为资源储备。即使是在将来水资源充沛的年份,仍应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水,两大水库有充足的水也不能敞开供应。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