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11月3日,湖北宜昌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技术人员守候在孵化床旁等待中华鲟宝宝出世。
当日凌晨,2007年长江中华鲟人工繁殖的首批中华鲟宝宝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出世。
10月下旬,研究所技术专家通过人工授精,一尾雌性中华鲟成功产下受精卵,经过106小时的精心呵护,首批约10万尾中华鲟宝宝顺利出世。 (新华社发 刘曙松 摄)
11月3日拍摄的刚出世的中华鲟宝宝。 (新华社发 刘曙松 摄)
11月3日拍摄的刚出世的中华鲟宝宝。(新华社发 刘曙松 摄)
4月22日,一尾特大中华鲟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边上通过滑道进入长江。当日,在北京海洋馆“疗养”一年多的两尾特大野生中华鲟乘车抵达长江荆州段汽渡码头,被放归长江。
这标志着农业部和国务院三峡办联合举办的2007年“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共放流珍稀水生动物达40万尾。(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4月9日,北京海洋馆工作人员在水下为即将放归长江的野生中华鲟体检。
当日,北京海洋馆为从2005年至2006年陆续到该馆疗伤的5尾长江野生中华鲟进行体检,并决定将已完全康复的28号和32号中华鲟率先放归长江。(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