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白内障手术在沪进行
2007-10-29

来源:中国上海网

image

  10月26日,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特制手术台上,一颗大如卫生棉球的白内障物质从海豹“明明”的右眼中取出,使“明明”的眼睛告别了顽疾。这场由12人眼科手术组实施、经历一个半小时的手术,是世界上首例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白内障手术。

    记者现场目睹了全程,但不幸的是,这头6岁小海豹在麻醉后最终未能苏醒。

  “明明”是一头雄性斑点海豹,产于渤海,这是唯一一种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脚类动物。2002年,它满一岁时“远嫁”上海,当时只有90厘米长;如今已身长1.7米、体重97公斤,平时爱吃沙丁鱼和竹荚鱼,是海洋馆里的动物明星。

    但随着它的长大,饲养员发觉其行动相对迟缓,喂食时只凭嗅觉寻找食物,游泳时也只跟着另外两头海豹,游客引逗时也没什么反应。

  经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眼科专家会诊,原来“明明”眼内有白色混浊,因眼炎等患上了并发性白内障,可能仅存光感。为海豹摘除白内障并无先例可循,此前只有猴、狗、狮等白内障手术报道。

    这类手术之所以属于高风险,难在对海豹眼球解剖结构的了解及其麻醉方法及剂量的把握。为此双方准备了3套手术预案,带上了大大小小的剪钳等几百样手术器械,仅缝合线就备了七八种。

  全身麻醉从上午9时启动,40分钟后昏昏欲睡的“明明”,才被好几位工作人员用力网着抬上手术台。接下来的静脉麻醉更费周折,由于海豹脚蹼上的静脉比小孩的静脉还细,一位新生儿注射师扎了两三次才准确进针。

    消毒、铺巾后,医生用开睑器使“明明”的大眼珠子暴露出来,并固定住眼皮肌肉,注入扩瞳剂,还不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准备多时后,主刀医师赵乃凡选择了最合适的手术刀,切开“明明”角膜,并进行了眼内冷冻处理。至10时20分许,医生瞄准位置,用一把精巧小铲,一口气“拎”出了整个白内障块。“这足有人眼白内障的十倍大。”由于动作利落,“明明”创口状况良好,花了10分钟便顺利缝合,敷上了透明凝胶。

  此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明明”醒来。但术后3个半小时过了,“明明”依然睡着,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尽全力对它实施抢救,坚持到最后一刻。15时05分,“明明”被宣布心跳停止。

  专家分析,死亡原因可能是海豹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而未能苏醒。

    馆方和院方表示,这并不代表手术完全失败,证明水生哺乳动物白内障可以人工摘除,也为今后同类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麻醉专家表示将进一步总结教训,深入研究,相信这也能攻克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