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当我们行走在城市干净的大街小巷,或者漫步在绿影婆娑的南淝河畔,您可曾想过,这座城市每天产生的大量废水、废物是怎样“消化”的呢?昨天,晚报记者兵分三路,分别探访了吴山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和王小郢污水处理厂……
探访地点:长丰县吴山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三昧真火”给垃圾“去毒”
昨天14时许,记者来到这里,进门是一座干净的小办公楼和修建整齐的绿化,与一般的单位没什么区别。当转了个弯深入厂区,两座黑色的高大熔炉出现在眼前,记者才明白,这里就是处置合肥市所有“医疗毒物”的“消毒”基地。
处置中心的运输车一般都是上午从中心出发,到合肥市各大医院去拉医疗垃圾,下午再回来。记者刚到吴山的时候,第一辆运输车已经满载着垃圾回到了中心,两位工人开始将一箱箱的医疗垃圾往下搬。
整箱整箱的医疗垃圾从运输车上卸下来以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并不急着将其投入熔炉焚烧。相反,一位工人居然搬出了磅秤,将包装箱放在秤上称。处置中心生产部的负责人乐勇说,这是一个必需的流程,医疗垃圾到了这里,先要进行复秤交接,看看重量和医院提供的数据是否一样,“这样可以确保中途没有流失。”复秤后,工作人员开始将包着医疗毒物的垃圾袋投入投料斗准备焚烧,同时,一位工人开始用药水清洗包装箱和运输车,以保证百分百安全。
当医疗垃圾经过层层工艺投入到投料斗后,下一步就是将其集中倒入几米高的干馏汽化焚烧炉,点火焚烧,用约1000摄氏度的高温让医疗垃圾的毒质灰飞烟灭,转变成无毒的普通生活垃圾。乐勇告诉记者,医疗垃圾包括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等,其残留及衍生的大量病菌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蔓延,“只有用1000摄氏度的高温焚烧,才能将其处置完全。”
乐勇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处置完全的医疗垃圾残渣,看起来就像一些普通的砂砾,随意触摸也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由于处置中心场地有限,当时并没有兴建垃圾填埋地,导致这些安全的残渣仍保存在仓库里。乐勇说,随着二期工程的动工建设,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二期项目还将覆盖合肥周边城市的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
据介绍,目前处置中心每天大概要运回5吨医疗垃圾进行处理。从2003年试运行到今年6月,处置中心已经收运处置固体废物5500吨,其中医疗垃圾4720多吨,工业企业固体废物750多吨。今年1月份以来,处置中心还安全收运并无害化处置了变质或病害肉品33吨。(项磊)
探访地点: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
一天“喝”下全城一半污水
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位于省城铜陵南路上,昨日下午,记者一进厂门就听见污水处理机器的轰鸣声。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省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入水口,只见大量的城市污水在进入处理厂后,首先经过的是粗、细两道格栅和沉砂池。在粗、细两道格栅前,污水中的漂浮物大多被“隔离”出来,而通过沉砂池后,污水中的泥砂也被沉淀了下来。
污水在经格栅和沉砂池处理后,便流入了厌氧池和氧化沟,厌氧池内有大量的污泥,污水与污泥一起在池内翻滚、流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池中的污泥叫活性污泥,污水的处理主要就靠这些污泥,因为这种特殊污泥内含有一些菌类生物,污水在与污泥混合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降低污水中的污染有机物,把污水中大量的磷和氮成分吸收掉,从而达到净化污水作用。
记者看到,经过活性污泥等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随后进入终淀池,进入终淀池的水就是处理“干净”的水了。这里的张雯副总经理介绍,王小郢每天处理后的30万吨“干净”水,一部分被送到了离污水处理厂很近的合肥中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被补充到包河、银河、雨花塘、琥珀潭等景区,使整个环城水系都流动起来,另外一部分则直接排放到南淝河中。
据了解,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的是合肥老城区、二里河、东郊和西南郊部分区域的城市污水,这些区域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排放管网直接流到此污水处理厂。张雯副总经理说,原先此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28.5万吨,但最近两个月来,平均每天处理的废水达到30万吨,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但这还没有达到最高日处理量,王小郢处理厂日最高峰可处理39万吨污水。”
“合肥每天产生的城市废水也就在六、七十万吨,而王小郢一家每天就处理30万吨污水,占了整个合肥污水处理量的‘半壁江山’。”(刘建昌)
探访地点:合肥市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
每天“吃”下1515吨垃圾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探访时发现,很多工人正在垃圾堆里捡拾着可回收垃圾。大家将塑料制品、酒瓶等从垃圾堆中找出,堆放在一边。
据介绍,垃圾场的拾荒问题是国内所有城市垃圾填埋场面临的共同难题,无组织和无序的拾荒是垃圾处理场安全生产和污染源扩散的重大隐患。为维持良好的生产作业秩序,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特地实行有组织地拾荒,由分拣公司负责对进场拾荒人员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有序捡拾。分拣公司严禁拾荒人员捡拾厨余物作饲料,严禁任何人将捡拾的废品带离场区,严禁在周边自然水体清洗衣物和废品等。
处理场生产管理科科长郭明荣告诉记者,这里每天要处理约1515吨的生活垃圾。垃圾从城区垃圾中转站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后,先进行地磅称重计量,卸料到预先规划好的分区,用推土机推平,进行分层压实、覆土、灭虫,终场覆盖后实行绿化。渗滤液(垃圾水)进入渗滤液收集层,再进入调节池和污水处理站,和冲洗水一起排入地表水体。
记者看到,在垃圾场内,还有少许苍蝇。郭明荣科长介绍说,根据本地苍蝇的特点,垃圾处理场与相关企业合作,研究探索出了一种生态化灭蝇的新方法。改变过去以化学药品消杀为主的消毒灭蝇方式,而是利用培养微生物,降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以切断苍蝇的食物来源,使苍蝇因长期得不到营养而无法生存和繁殖,再配以化学制剂对垃圾面上少量的尚具活力的苍蝇进行消杀。经检测,填埋作业区蚊蝇密度远远低于相关控制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生活垃圾经微生物分解后,能产生沼气。按照技术要求,必须对沼气进行有组织排放,以有效减轻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危害。记者在现场看到,沼气通过107个直径为1米的导出井被燃烧排放。
据介绍,去年垃圾处理场已与武汉某公司达成协议,由他们投资进行沼气发电,协议已经签署,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