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动物园概念版设计方案出炉,墨水湖纳入改造后范围,将增加6000多只动物
本报讯(记者 刘渐飞 郭婷婷 杨佼 实习生 周增良)武汉动物园概念版设计方案——荷兰“大河之旅”已出炉。昨日,参与该方案设计的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委托本报征集市民建议,征集热线027—87666666。
墨水湖水域将纳入改造后范围
据悉,武汉动物园现有面积68.4公顷,改造后面积将达到85.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1.07公顷。此外,墨水湖233.33公顷水域也将纳入改造后的动物园范围。改造后的武汉动物园将新增动物260余种,6000多头(只),新增品种主要来自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届时,近400余种、8000余头动物将涵盖五大洲所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动物。
按照设计招标的要求,设计单位要就动物园总体景观概念、动物展区环境、动物管理、水环境特色塑造、旅游项目、园内园林小品的一体化,以及夜景灯光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最终的目标是“使武汉动物园成为具有滨水特色的国内一流现代城市动物园”。
经专家评审,荷兰版“大河之旅”方案定为基础方案:动物园的动物按五大洲七条代表河流(亚马逊、赞比西、莱茵河、达令河、卡普阿斯河、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出产的特色动物布局展览。
李宪生要求深化现有方案
10月11日,市政府开专题会议研究武汉动物园综合改造总体规划方案。李宪生市长要求深化现有方案,供市委、市政府最终决策。通过综合改造,把武汉动物园建成为群众的旅游娱乐公园、城市的生态保护区、区域性物种研究中心。
“动物不以在笼子里或是以被围困的方式展出,它们的生活领地融入到环境之中。”参与专题会议的一名专家说。
今年4月份,武汉市就动物园改造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举行国际招标,法国、美国、荷兰、日本四家参与过国际一流动物园设计的专业设计公司竞标。这也是武汉市继解放公园改造后,园林建设再次征集国际设计方案。
对话
设计方案还是“概念版”
专访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让余敏副院长
武汉动物园“概念版”设计方案出炉了。“但可能还有较大修改!”昨日,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让余敏说,下一步,还要根据武汉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长江商报:设计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让余敏:10月11日,荷兰这家设计单位拿出“大河之旅”方案,动物不会在笼子里或是以被围困的方式向人们展出,它们的生活领地融入到环境之中,栅栏被巧妙地遮掩。七大河流主题营造了充满地域风情的氛围。这个方案的理念很先进。
长江商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让余敏:里面融入了环保理念,例如,游客观看企鹅时,会和企鹅一样处在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中。
长江商报:按照这个设计,动物园改造投资额为多少?
让余敏:大概需要数亿元。
长江商报:其他几个公司的设计特点分别是什么呢?
让余敏:今年4月份,武汉动物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举行国际招标,有日本、法国、美国、荷兰四国的公司设计竞标。
日本设计公司的方案很注重观赏形式创新。例如,按照该方案,游客可以在水中观赏动物,还会在大树里挖一个洞,人钻过洞之后再去观赏动物。
法国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法国设计师提交方案是以水、海洋、生命为主题,方案突出动物与人的和谐接触,如羚羊生活在陡峭的悬崖上,羚羊、麋鹿生活在草地上。人们是进入到大自然中观赏动物,相当于进入到动物的生活领域了。总体来说,这个方案里浪漫色彩较重,造价太大,在武汉暂不可行。
美国公司的设计方案里,把整个动物园区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小岛,每一种群的动物就聚集在一个小岛上,游人可以乘船上岛观赏。
长江商报:按照这个方案,武汉动物园似乎是一个世界动物的大乐园,如何体现湖北特色呢?
让余敏:这个设计方案里,有专门的金丝猴馆和淡水鱼馆,湖北地方特色还是很浓郁的。
长江商报:目前,荷兰“大河之旅”方案离最终定型方案的距离有多远?
让余敏:下一步,还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评审,我们也欢迎市民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荷兰“大河之旅”方案还将进行修改,目前这个方案还只能说是“概念版”的。
市民有话说
“我们应该关心动物的生存条件”
——武锅幼儿园王筱玲老师
王筱玲每年都会带班上的小朋友到动物园春游,已经来了几十次。她感觉十几年来,动物园一点变化都没有,只有动物在逐年减少。王筱玲说,每次到动物,都觉得它们的笼舍很小,而且一些表演的动物看起来很累,感觉它们生活的并不好。“总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关心动物的生存条件,动物园改造时,应该把它们的笼舍盖得精致些。”
“应考虑开通旅游专线车”
——青山区的郝永辉
“到动物园交通太不便利,从青山区过来一趟要花2个小时。”郝永辉说,动物园改造后应考虑开通旅游专线车。郝永辉每次去动物园游玩,都要先从青山区红钢城坐7路巴士,到建设一路转607到钟家村,再转一次车才能到动物园。全程花费2小时以上。
“根据动物设计特色宣传画”
——汉口的李先生
李先生已有10年时间没有到过武汉动物园,不久前去了一次发现,跟10年前相比动物园并没有大的变化,多数馆舍已显得很陈旧。
他建议,动物园的特色动物馆舍、标牌等要不同于其他的动物。“比如大熊猫,就根据它的特点设计馆舍,在动物园入口处做成大幅宣传画,看过之后就不会忘记。”
本土动物将维持在70%以上
市民可以在自然的环境里观赏千差万别的动物,科技人员也可以进行研究、观察。昨日,武汉动物园总工程师杜有顺说,改造后武汉动物园将成为区域动物园研究中心。
目标直指全国一流
杜有顺介绍,改造后的武汉动物园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华中第一。他认为,一流不是简单的贪大求全,而是体现出自己的地域特色。“别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说我们做到了最好。”
动物园动物构成不能脱离地域物种研究的基础,根据这一要求,园内动物种类、构成将要以中国本土动物为主。根据这一要求, 本土动物数量将会维持在现有的70%以上。
杜有顺介绍,改建完成以后,武汉动物园将成为区域动物研究所,具备动物展览、娱乐、科普、研究、物种保存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向观众提供丰富的动物信息,还能展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概貌。
他说,动物园的展示的动物都是动物世界的代表。根据功能不能,动物园的动物会部分用来研究,部分用来科普,部分作展览。
武汉动物园建成后的首次大翻修
据了解,武汉动物园是全国八大动物园之一,从1976年开始建设,1985年建成开放,其间历经10年。自建成至今,20多年没有进行大的改建。园内现有各种动物120余种,1260余头,包含了五大洲多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大洋洲的袋鼠、非洲的河马、鸵鸟、猩猩、山魈等奇珍禽异兽。其中,中国本土的金丝猴、神农架白熊、华南虎、麋鹿、丹顶鹤、长臂猿等均属珍稀动物。
杜有顺介绍,神农架白熊人工饲养国内仅发现了两只。同时该园还有一只珍贵的华南虎,华南虎近30年已没有在野外发现,全国圈养数量不足60只,只有上海和贵阳的两个动物园中的两个种群具有繁殖能力。
塑造七大流域生态环境
荷兰版改造方案突出七条大河文化,“长江流域”展示动物最多
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非洲的沙漠风情、大洋洲的原始风光,按照荷兰方的设计,新的武汉动物园将“浓缩 ”五大洲七大流域的不同风情,囊括全球的所有特色动物。武汉市政府在7月组织论证,选择了荷兰设计的“大河之旅”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反映不同流域原生态
武汉动物园总工程师杜有顺介绍说,按照动物分布流域分类,就是为了反映动物们原始生存环境下的状态。7条大河就是7种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也生长着不同的动物。改造方案按照流域的文化、环境布置,尽量塑造当地的生态环境。“只有按照原始的自然环境来布置,动物才能够适应。”
杜有顺说:“打7大河流概念,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反映,并不是说要把每个区域都建得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完全一致。主要是反映流域的文化特点。以那里的环境和文化为背景,展示具有流域特色动物。 ”
不同动物都能适应环境
各大洲的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分布于五大洲的动物能不能适应?杜友顺说,这点不用担心,因为7大流域动物种类很多,动物园会根据武汉的气候特点再结合专家建议,挑选一些适合武汉环境的动物。而且对动物的笼舍会经过一些技术手段处理,必须达到动物的生活条件要求。
据介绍,设计的方案中列出了引进动物的品种、数量,主要使用国内物种。展示的七大河流域会以长江流域为主打,主要的动物会集中在这个区域。
没有笼子的观赏
根据设计要求,改建后的动物园,动物生活的观赏方式都会有新的变化。动物们不会被养在笼子里或围养在房舍里,而是让它们在自然的条件下自由自在的生活,人在隔离线以外观看。
“有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河边,我们就还原这个环境,人们远远的看它们生活的场景。”武汉动物园总工程杜有顺说,这样一来,动物免受人类打扰,人类也能看到动物最真实的活动,这也是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部分确实希望和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游客,也可以根据动物习性、承受能力等适当的满足。
几大流域特色动物亮相
长江流域展示区:主要是增加淡水鱼类,建造水族馆,沼泽湿地鸟类
莱茵河流域:水獭、猫头鹰、谷仓猫头鹰、雪猫头鹰
亚马逊河流域:红绿金刚鹦鹉、黄蓝金刚鹦鹉、南美浣熊、海狸鼠、密熊、朱鹭、喇叭天鹅、双须骨蛇鱼、四眼鱼、淡水鲳、电鳗、松鼠瘊、悬猴、蜘蛛猴、斑点土狼、智利火烈鸟、羊驼
密西西比河流域:北美树豪猪、草原狗、浣熊、美洲鳄鱼、吐绶鸡
达令河流域:袋貂、沙袋鼠、白袋鼠、灰袋鼠、赤袋鼠、澳洲彩色鹦鹉、食火鸡、小葵花风头鹦鹉
卡普阿斯河流域:小野牛、食蟹猴、马来熊、熊狸、马来貘、黑豹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