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先国
16日下午,党的十七大山西代表团向媒体开放讨论十七大报告,来自海内外的十几家媒体记者早早就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山西厅。记者向代表团提出了6个问题,其中3个问题涉及生态环境。
“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怎样才能尽早甩掉‘污染大省’的帽子?”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记者话音未落,十七大代表、山西省发改委主任令政策就拧开了麦克风。他说,十六大以来,山西省委明确提出“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带血的煤”,打响了生态保卫战。五年来,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达48.6%。今年上半年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山西减排二氧化碳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需要山西的煤,但山西不能留下污染”,十七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山西控制污染主要有“四招”,一是地方立法控制污染源;二是“摧枯拉朽治污染”,近几年关掉的污染重的焦化、电力企业影响GDP1000多亿元;三是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四是大规模植树造林,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一个百分点。
“我的问题还是关于治污的。”胸牌上挂着“日本经济新闻”字样的一名女记者紧接着发问,“今年初,山西省吕梁市被列入环保总局‘区域限批’名单,请问后来情况如何?”
“今年4月9日环保总局解除了‘限批令’。”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代表立即回答,并介绍了吕梁市“重压之下如何重拳治污”。令政策代表补充说:“今年年底,我们山西将制订自己的限批政策,把节能减排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来自首都一家报纸的记者再次发问:“有人说山西干枯的烟囱上绽出了绿芽,这个绿芽到底是什么呢?”
“是循环经济!”十七大代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总经理任润厚代表说,作为山西五大煤炭企业之一,潞安集团从煤起步,不仅实现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也蓬勃发展,近年来还涉足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正从“黑色企业”向“绿色企业”转变。
山西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目前煤炭净调出量占全国的75%。张宝顺代表说,“能源新产业”是山西当前最具前景的绿色产业,就在上个月,山西与商务部共同举办了“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吸引了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他表示,山西人民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挖煤,山西生态环境之痛:挖煤,挖煤,水却在呻吟
山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采煤给我省生态环境留下的却是累累伤痕。日前,国务院部署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研究,把我省的阳泉、大同列为试点。4月14日,国家7部委60多名专家学者来晋调研,在研讨会上,有关采煤给山西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数字被披露。据此,本报采访有关专家,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
“晋祠的难老泉泉水流量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是1.95立方米/秒,但因为太原西山煤矿的开采,到1994年的时候,难老泉就完全断流了。”今天,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李录秀在接受采访时,痛陈采煤对我省水资源的危害:“2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煤炭,使我省19个岩溶大泉中,4个大泉干涸,7个大泉流量减少了5%-30%。我省有近600万人、几十万大牲畜因为挖煤发生严重饮水困难。”
据介绍,煤、水资源共存于一个地质体中,“一般情况下,每挖一吨煤,矿坑排水量是0.88立方米,但在一些地方,矿坑排水量非常大,像霍州的团柏矿,每挖一吨煤,排掉的水是30-40立方米。同时,因为挖煤导致大量地表水变为矿坑水。”李录秀说,“2004年,我省煤炭产量接近5亿吨,就意味着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这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我省总共产原煤65亿吨,挖煤对我省水资源的破坏可想而知。
经调查,全省由于采煤的影响,地表径流减少7%左右,特别是大同十里河、口泉河、怀仁小峪河、朔州七里河、阳泉桃河等受影响更为严重。“以前,这些河一年四季都有水,但现在,除每年的汛期外,几乎都是干的。”
李录秀告诉记者,因为挖煤,水质受到极大影响。“采空之后,地表的污水下渗,地下水的水质就被破坏。长期的原煤开采,使原本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受到侵害,矿化度、总硬度大幅度超标,甚至有些有毒物质也严重超标。”
据统计,我省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已达20352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的13%。除了水资源流失、水质破坏外,地下水系统的破坏还造成水利设施报废、地表植被死亡、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据李录秀总工介绍,每挖一吨煤,对水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大约是20元。按此估算,去年我省年产原煤5亿吨,仅水资源破坏给我省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是个小数目。
来源:新华网、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