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代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2007年10月9日14:00,十七大代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做客强国论坛,以情系卧龙大熊猫的科研专家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全文
【张和民】:各位网友好,我叫张和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熊猫研究24年头了。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你跟大熊猫接触有多少年了?大熊猫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方面?
【张和民】:我和大熊猫打交道已经24年头了。大熊猫研究的方面很多,包括它祖先是吃肉的,现在是以素食为主的,而且它的身体方面、生态方面,还有900万年以前,从它的祖先走到今天,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值得研究,包括生理方面很多事都还是没搞清楚的。
[明曦]:嘉宾同志:赠送大熊猫似乎有着我国对某一国家表示友好的象征意义,请问这与保护大熊猫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张和民】:我们国家从1985年以后就没有再赠送大熊猫给国外了,赠送大熊猫是1985年以前的事,现在大熊猫出去都是作为科学研究合作的方式出去的。对方的动物园或者研究机构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我们双方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共同对大熊猫进行研究才能出去。当然出去的时候,也是表示一种友好。少量的熊猫出去,它们出去以后,地区的合作研究,还要给我们捐赠一部分资金,资金回来以后,建立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比如我们原来的保护区只有13个,现在已经发展到59个,表示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有70%已经在保护区内,有76%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也在保护区内,所以这项工作对大熊猫保护的推动是非常重大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1985年出去的熊猫,时间一般是10年,这个主权是中国政府的,熊猫在国外出生的小崽,主权也是中国的,而且小崽出生以后两年,也要回国,所以现在只有合作研究的概念。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让你情系卧龙大熊猫的缘由都有哪些?
【张和民】:我刚刚来到卧龙的时候,我从事的也是大熊猫研究。在一个冬天,熊猫跟着我们的脚印到了我们的保护站,和我们生活了好几个月,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我们当时是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而我们只是一些助手,所以我们当时有很多的想法,很多事情想做,但是做不了,没有决定的权利。后来因为这些方面,和专家吵架,因为人家的观点和我们现在的观点不一样,当时我们的观点和现在的想法也不一样,但是从现在我们来看,可能我们在做工作的方法上,有些不一样。但是就给我们一个最深的感觉,我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做不成,所以给我一个很深的触动,所以我留学以后,还是毅然回到这个地方来做大熊猫研究。
我留学的时候,我发现人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不管是对动物种群的变化、疫病的流行情况,每年对野生动物的管理,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清楚,而我们国家的大熊猫,这么一个代表性的动物,却掌握得很少,所以这个方面也是给我一个触动。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都不来做的话,全让人家来做,我觉得我们也感到不好受。所以是几个方面,影响我,对我起了一个作用,留下来干到现在。这是其一。
其二,我对大熊猫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很特殊,比如不管什么时候看到小的熊猫,使我们想起我们小的时候,它的一举一动的时候和我们小孩时候是一样的,包括叫声都很像,还有它黑白相间。给人一个感觉,它原来是吃肉,现在是吃树,它慢悠悠的感觉,给人一种很和平、很友好的感觉,所以有很多很吸引人的地方。
还有本身这个大熊猫,在上世纪80年代,它很多方面都是未知的,都是很神秘的,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吸引,所以我就留下来了。
[黄晨灏]:尊敬的嘉宾,您好:请问,圈养和放养的大熊猫哪一个更逗人喜爱呢?谢谢。
【张和民】:实际上两类的熊猫我都是喜欢的。因为熊猫保护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就地保护,就是野生大熊猫的保护,这是我们保护大熊猫的最关键的部分。其次就圈养大熊猫的保护,实际上这是给野生大熊猫保护的一个补充,因为很多方面,大熊猫的研究是进行不了的,比如大熊猫的生殖生理、行为生理很多方面,还有DNA这方面,就是微观方面的研究,都需要人工的大熊猫来进行。还有圈养大熊猫做好了,就能满足社会短期的需要、科学研究的需要,还有环境的需要,所以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我认为野生大熊猫保护是最关键的,栖息地保护是最重要的,因为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大熊猫也是珍贵的物种,是生态环境最底层的物种,保护它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以在我心里,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我前几年,刚刚大学毕业以后,做的也是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后来我做的是圈养大熊猫的研究,现在来说我喜欢哪个群体,我觉得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都是一样的。
[学习笔记]:请问嘉宾,大熊猫是很可爱,但它毕竟是动物,天天和打交道,你有觉得枯燥和想放弃的时候吗?
【张和民】:肯定是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深山里面,我们做野生大熊猫保护的时候,是在海拔2500米的地方,而我们身后的地方也是一个很简陋的地方,肯定是很艰难的,所以在80年代,整个十多年当中,我们总共有100多位大学生,最后留下了几位,这是很不容易的,而我是出去留学的,现在又回来,这个环境肯定是不尽人意的,这是肯定的。我原来也没有太坚定,原来也是想做一段时间再走,但是后来问题很多,比如我们发现大熊猫的发情难 ,我就想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花了几年时间,把大熊猫发情难问题解决了,解决了以后,就觉得又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说大熊猫的配种难,我们又花了几年时间,又把它解决,然后再发现人工育幼难的问题,所以又花几年时间,总共15年时间,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从1980年的十多只大熊猫,增加到现在120多只,所以这个情况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走下去的,走下去以后,现在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又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一年一年的走下去,现在已经到这种情况了,又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把生活上的有些事慢慢地淡化掉了,想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以后,觉得走不了了,现在已经成为一百多人的团队,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如果领头的都走了,这不可能。说实在的,这个事业把你拴住了。
[国有股ε]:嘉宾,大熊猫在解放前也是保护动物吗,困难时期有没有出现被偷猎实用的现象,据历史记载数量最多的年份是哪年?
【张和民】:实际上历史上熊猫的最好保护时间是解放以后,解放以前,30年代,西方国家有很多探险者来到中国,想猎取大熊猫的标本,因为从上上个世纪的1889年开始,熊猫出名以后,有很多的西方探险者来到中国猎取大熊猫的标本。但是从上世纪30年代,就是一九三几年,熊猫开始运到国外,当时熊猫活的时间很短,一般是一年,有的几个月就死掉了。所以上世纪30年代,熊猫被偷猎出去的不少。解放以后,没有偷出去的,也没有来采集标本弄出去的,中国政府从50年代开始,送了一些熊猫到几个友好的国家,比如北朝鲜、苏联、英国、法国、美国,还有西班牙、日本这些国家。但是到1985年以后,中国政府就没有再送熊猫出去了,我刚才已经讲到了,就是合作研究的形式走出去的。实际上大熊猫保护真正的开始,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前也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是那时候没有那么强,没有划定保护区,比如有些熊猫被偷出去,人家说是一只哈巴狗,贿赂一下海关人员,就把熊猫带出去了。所以那时候没有那么严,没有保护区,责任也没有那么重,所以最严重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到解放以前。
[阿飞10]:请问嘉宾:如果他国克窿了很多大熊猫,我们的大熊猫地位会如何?
【张和民】:现在克隆技术的确进步很快,但是要在大熊猫身上做克隆还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大熊猫太珍贵了,不像猪、牛、羊那样,随便可以杀取,或者取细胞,或者取DNA,就是说做这个实验,首先手段就不太具备。我们中国人也有这种方面。要做这个事情不像其它动物那么容易。熊猫是太珍贵了,要用它作为实验对象的话,很难。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现在也不赞成花大量的精力、人力去做大熊猫的克隆,因为现在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做,还不如把这个资金投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这样的话,对大熊猫更有利。
其三,大熊猫是一个很珍贵的物种,它的生存环境,还有它出生以后的那些技术,现在我们的管理水平各个方面,甚至研究方面,我们走到这种程度都是很不容易的。这些都还没有解决掉,还是有一定风险,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地方也是反对的。
[中偏右右]:我想知道养一只熊猫一年得花多少钱?这些经费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的呢?
【张和民】:平均一个熊猫,包括它所有的经费,包括保健类的方面,一只熊猫要10万人民币,这个钱主要由国家财政拨付,当然我们也接受一些社会捐助,但是管理这些方面,主要是靠我们上级政府拨款支付的。本身一只熊猫五万左右,如果不生病的话,五万块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平均下来,包括各个方面,平均10万块钱一只。当然也不一样,也有贵的,在国际上,他们饲养一只大熊猫,费用非常非常高了,因为场馆的建设、食品的种类,就贵多了。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张主任,作为大熊猫研究专家,您在十七大的时候有什么话想说?
【张和民】:我是一名环境保护工作者,这次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层代表选上去的,我首先感到很光荣,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科研团队的认可,这个荣誉属于我们卧龙,我还是比较高兴的。如果问到,我想说的话,我要呼吁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我们山区里面,不管是保护林子这块栖息地对整个城市,还有对下面的地方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实施生态补偿这项政策,这些地方的人就太穷了,也不公平。比如说我们这一块地方,实际上对成都平原起到一个很好的雨量调节和气候调节作用,无偿地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我们保护的成果就给他们提供了这些,如果国家今后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上游的当地居民,还有我们这一批从事栖息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人员来说就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呼吁,对生态保护做得好的地方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当然我还会说,我不只是代表基层党员,我也代表当地的居民,也反映他们的心声。我也会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感觉到,现在我们在山里面工作,要获得一定的成果是非常不易的,一定要留得住技术人才,现在一是缺钱,二是缺人,我认为关键还是缺人才。我们一代人能够留下来已经不容易了,但是我们的后代的子女教育方面,也是存在问题,我们称为献了青春,还要献终身,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制定好的政策,吸引这些人才到山区,到这些地方工作,我觉得人才是关键。
[又反坏]:嘉宾:所谓优胜劣汰,熊猫走到濒临灭绝之日,说明它本属自然淘汰的生物品种,咱们逆势挽留,对自然不敬。不如顺天而行,杀S所有的大雄猫……
【张和民】:有很多人都问到这个问题,确实是这样,熊猫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濒临绝灭的物种,但是我们人类如果不保护它,不采取措施,它可能不按自然规律走下去,可能50年就没了,可能100年就没了,这样我们人类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保护工作,一定要保护好,让它按照自然规律走下去。
还有一点,我们人类和动物都是一样的,都在这个星球上,都在一个环境里面,不能简单地让这个物种提前消失,如果消失的话,这样我们人类要和很多资源失之交臂。所以我们要让它按照自然规律走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绑架真理]:请问嘉宾张主任,跟动物打交道与跟人打交道有什么区别?
【张和民】:和动物打交道,是一个交流比较难的过程。但是你一旦理解它的时候,你感到一种欣慰,好象你读懂它了,它确实按你读懂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认识的过程比较难。但是最后解决问题又比较容易,所以跟它打交道,感觉到非常轻松,它不会说话,要慢慢地去理解,要花时间,要有耐心,要去跟它交流,真正体验到它需要什么,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我觉得和人类打交道,始终是难,你了解他很难,你觉得最后解决问题也很难,总有不断的矛盾出现。我认为人类社会是最多矛盾的,你理解他了,可能新的问题就出来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不一样,所以相对来讲,和熊猫打交道还是比较容易。
[璇玑子]:嘉宾:能否透露一下,保护大熊猫的支出和出租大熊猫的收入之间的比例是多少?
【张和民】:全部用来保护大熊猫,一般都是一百万美元一对大熊猫一年。提供捐助的国家,要监控这个钱用到哪,报给他项目,他同意来做,这个钱主要用于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占60%到70%。20%、30%的钱用于科学研究,通过专家的团队对这个项目进行审查,按照优先排列。
熊猫的保护主要靠中国政府,从原来的13个保护区到现在59个保护区,捐赠的钱是很少的,主要是靠中国政府,还要靠当地政府,比如三个省的政府有这个积极性建立大熊猫保护区,国外出的善款只是很小的部分。但是只是一个补充,不是主要靠这个钱就能办到,我刚才说的,就是用在这两个方面,但是实际上还是靠中国政府。
[jinhuachunmeng]:请问: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是否有些过度?为什么同样是濒危动物的白暨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以致灭绝?
【张和民】:任何一个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物种都是受到关注的,都保护得挺好的。当然科学界还没有证实说已经灭绝了,而且有些陆地对它圈养的研究也在进行。大熊猫确实有它的特殊性,熊猫的分布不一样,分布在六大山系(秦岭山系、邛崃山系、鸣山山系、大小相岭山系、梁山山系)当中,代表了一个很广阔的领域,所以保护大熊猫,我刚才说到的,实际上是保护这六大山系的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白鳍豚只是一个物种,但是保护它有一定的难度,它毕竟是一个水生动物。因为全世界对大熊猫偏爱,对它的宣传、影响力方面重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熊猫不只是保护大熊猫,是保护了六大山系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黄晨灏]:嘉宾好:请问,您在“十七大”的提案中,有没有关于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提案呢?谢谢。
【张和民】:我在生态效应补偿这个里面就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做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就使得当地人不能用这个资源,所以为什么要提生态效应补偿,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很重要的内容。
[jinhuachunmeng]:请问:对大熊猫的保护研究是政治经济意义大还是生物科学意义大?
【张和民】: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当时经济发展还不能全部支撑所有的保护方面的需要,我们全世界人民这么喜爱大熊猫,中国人民也这么喜欢大熊猫,就是利用大熊猫这么一个动物和代表性的物种,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当时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因为我是整个过程的经历者,我感受到确实起了很大作用,我刚刚到山区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是非常低的,保护小孩都是这样,他们见动物就打动物,见树就砍树,但是通过几十年的教育,就是以大熊猫为主的生态保护教育、环境保护的教育以后,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的很多很快,比如现在人们看到大熊猫吃他们家的玉米、土豆等等这些东西,他们根本不会伤害大熊猫,而且发现有病了的大熊猫,会及时报告、抢救。而且人们看到有些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正常渠道给我们报告。不再是过去见动物打动物,见树砍树的情况了。
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教育,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多人关心这件事情,那么多人参与这件事情,《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么一支歌能够唱响全国,我觉得你说它是政治问题,也可以这样讲,而且它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如果你从环境保护角度和生物多样性角度,上升到政治问题也是可以的,而且起的作用也是这样来看的,如果说是全民运动的话,就更好。
[【右】宗]:你们为什么要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养猫熊,而不"解放思想",对猫熊市场化、私有化呢?
【张和民】:我刚才提到几次了,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最重要一条就是中国政府加入了世界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公约当中规定,属于公约保护的物种,不能把它作为商业化来买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中国政府加入了这个组织。大熊猫这么可爱,也是整个环境保护的代表物种,如果商业化了,还能保护好它吗?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因素来讲,它是不可能走向这方面的。
[绑架真理]:请问嘉宾,你们有没有在网上向全世界直播大熊猫的日常生活?我觉的如果采取这种方式的话,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大熊猫的。
【张和民】:这个方法肯定可行的。大熊猫产崽、大熊猫育幼,这是人工培养大熊猫下可以办到的。但是现在的速度不够,我们已经有这个网线,但是动画的效果不太好,质量也不太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山区的整个线路的质量提高的话,可能可以完成这位网友的心愿。
【张和民】:谢谢各位网友,你们提的问题具有专业性,而且水平很高,我感到很惊讶,感谢你们对大熊猫的关爱,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关心,谢谢!
嘉宾简介
张和民 46岁,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推动林业科技进步重要贡献奖,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