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疾病病原体开始向温带扩散
2007-10-11

来源:北方网

受气候变化影响 热带疾病病原体开始向温带扩散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8日表示,原先主要出现在非洲南部等气候炎热地区的蓝舌病毒最近在英国传播,表明热带地区的人类和动物疾病病原体正在向温带地区扩散,虽然扩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全球化、城市化、货物和人类的跨境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约瑟夫·多梅内克说,“面对动物疾病,没有一个国家敢于自称是安全的避风港。最初只限于热带国家的动物疾病正在跨越边界,在全球范围蔓延。包括欧洲、美国及澳大利亚等温带区国家也同样无法幸免。”

    以往在欧洲南部地区传播的吸浆虫病、蓝舌病,现已扎根于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卢森堡和荷兰等欧洲北部国家。

    多梅内克说,病毒和载体流动性的增强,是各国和国际社会应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早期病毒检测连同监测及控制措施是必要和有效的防御手段。

  蓝舌病可以影响所有的反刍类动物,染病后牲畜会出现高热、黏膜水肿和溃烂等症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

    此次在英国发现的病毒亚型多出现在热带,但自2006年夏季以来,这种病毒亚型开始在比利时、德国、卢森堡和法国出现,最近又蔓延到了英国。

    科学家现仍在研究蓝舌病为什么会传播到欧洲北部这样纬度较高、气候较冷的地区。有迹象表明,病毒正在适应当地较为耐寒的中间宿主———吸血昆虫库蠓。

  在世界范围内,热带非洲通常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发源地。

    科学家认为,全球传染病分布区的扩展,自然条件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尤为明显。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带地区开始变暖,这使那些感染或携带致病病原体的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得以扩大,每年的危害期限得以延长,从而导致疾病的扩散。

    另外,温度的变化将带来新的降雨格局,强烈影响着宏观生物群落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微观生态学变化,这些都有利于传染病的流行与蔓延。

  粮农组织指出,很多过去仅限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疾病或人畜共患疾病现在已开始向温带地区传播,例如,西尼罗热、黄热病、登革热、利什曼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非洲马瘟及非洲猪瘟等。

    很多国家对这种新的趋势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各国应更加重视动物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防止疾病跨境传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