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垒起中山“碧水池”
2007-10-06

     十年如一日,陈剑在预处理池、氧化沟和终沉池的来来往往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从预处理池浑不见底的污水到排放处清澈见底的清水,我们平凡无奇的工作时刻充满激情。”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我市污水处理事业起步较早,1998年就建成了日均处理量9.2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陈剑成为其中一员。十年来,他带领无数市民走进污水处理现场见识化腐朽为神奇的全过程:“以后要珍惜水资源,减少污染。” 最高峰时刻,陈剑一天带六队人马进出现场。“我们不能默默无闻地干,净化水资源需要全社会努力。”做现场导游,他从不推却。

    一位受不了污水臭味在预处理池当场晕倒的幼儿园老师让陈剑印象深刻,“源头污染我们管不了,但一定要努力保证出水口的洁净,为岐江河‘减负’。”陈剑不时地提醒记者用嗅觉感受他们的工作成果。如他所说,除预处理池有些许气味外,其他池充满青草气息。

    尽管城区50%以上的生活污水流往这里,这个坐落在沙溪镇秀山村、岐江河边的污水处理公司却“出淤泥而不染”,花草相连,空气清新。1995年8月破土动工,1998年6月1日正式投产运行。据介绍,十多年前,这是一片无人愿意靠近的土地。十年来,陈剑和他的伙伴们苦心经营,让臭味逐渐远离,如今,这里俨然一个花园式小区,绿化、公共设备样样齐全。

    氧化沟旁,没有臭味,水上却生长了陈剑不想见到的绿萍,他摇头说,生长了绿萍的水,说明污染超标,阳光被密密麻麻的绿萍遮掩,水下生物享受不到半点阳光,无法存活。“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无论何种程度的污染,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解决。”保证经过处理后流入岐江河的水无色无味符合标准。

    陈剑说,刚到中山时,经过岐江河要掩鼻而过,如今,他会时不时打开车门,闻闻岐江河的气味,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说到中山的污水处理事业,陈剑信心百倍,中山已经努力突破污水处理仅在中心城区的限制,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到乡镇,形成城乡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全面防污治污指日可待。
        
    数字人居: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关系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目前我市已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企业是城区的中嘉污水处理厂和小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此外,坦洲和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板芙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施工中,三角镇和黄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奠基,全市13个镇已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

    目前中山市有100多间公共厕所,担负着全市人民以及外来游客的如厕问题。

来源:中山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