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与节约
2007-10-03
  最近民间传着这样两组照片,一组是我国一些省、一些区政府的办公楼群。它们占地数百亩,半球形的会议中心,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其中一个区政府的办公大楼整体形态与美国白宫完全相同。还有一个地区的办公楼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建筑。另一组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办公大楼,小门小户,有的一个州政府的办公楼和一户贫民百姓的家差不了多少,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1978年到2003年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87倍,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7.71%跃升到2003年的19.03%。今年两会期间公布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数字不能不让人思考,这个数字要比日本、英国、韩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许多。

  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48家市、区政府机构年人均耗能量和年人均用水量分别是北京市居民的4倍和3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该市居民人均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在那些政府机关里,一个公务员1天的耗电量,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今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加严重。因为,在我们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时候,有这样一些数据不能不让人思考:我国目前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只占大约1/3。每年的公款吃喝达上千亿元更不是什么新鲜的统计,而公费出国一年耗费也是数千亿。

  为此有人说,我们现在是浪费型政府,节约型社会。最大的浪费者不是小民百姓,而是政府。

  为什么公有财产更容易被浪费?公共权力边界模糊不清,方便了官员最大限度自我授权和逃避责任,导致了公权私用、合法侵害公众利益,挥霍浪费。政府机关所存在的公车过多、公款吃喝、公款娱乐、公费旅游等现象得不到有效约束,主要是因为政府财政的天然监管者——纳税人被排除在监督者之外。这是一个公有财产的使用缺乏监督和惩罚机制的问题,也涉及到政府是否尊重纳税人等现代政治伦理的问题。

  2006年提出了政府部门的绿色采购;提出了夏天空调设在26℃;出台了把每年的9月22日作为无车日的决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会议经费、印刷经费、调研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被严格控制,经常性项目支出预算首次被压缩了10个百分点共5.3亿元。这些都是我们向节约型社会迈出的步伐。

  但是如果再问一问,绿色采购怎么落实,采购不够绿色的办公用品会有什么惩罚,有人知道吗?还有,夏天室内温度控制在26℃,不控制呢?我的一个朋友曾到某机关办事,如厕时,该单位的节水自动冲水设备,敏感到她用了一次,竟冲了5次,从往那儿一站就开始冲,每一次都是大水哗哗。事后这位朋友找他们的办公厅,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也没办法,用的已经是节水装置。如果这种节水装置装在我们自己的家,我们能任它这么冲吗?

  每年都在说建立节约型社会,这当然离不开对我们现有资源的重新认知,离不开要发扬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勤俭持家,但同时需要心灵的干净和执政的民主。花自己的钱,和花公家的钱一样吗?有多少人这样问过自己。我曾经和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王名所长一起出差。那时他正在为新办公楼添办公用品,连坐在车上都看他在精打细算。同行的人在赞赏他的做法时他却说,他这样买东西时常常遭到“又不是花你的钱,至于吗”这样的数落。由此看来,花公家的钱还算计已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如果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让老百姓勤俭持家,一方面又是行政管理经费87倍这样地往上长。到头来受伤害的是我们的地球,地球受了伤,殃及的可就是地球村里的每一位村民,不管他是大官还是平民百姓。

来源:南方报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