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南阳日报报道:(通讯员 李鹤翔 摄)奔腾不息的白河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南阳人。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白河曾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治理白河污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使白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实现彻底治理白河的目标依然艰巨。
最近,本报记者沿白河作了一次全面调查,将所见所闻写成3篇治污纪实奉献给读者。希望白河流域的8县市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落实减排目标,加大综合治污力度,努力推进南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9月的南阳,已过了主汛期,但白河新甸铺段的水面依然宽阔。滔滔白水穿过新野县新甸铺镇的新星大桥后,一泻七八公里进入湖北。在大桥上极目远眺,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尽收眼底,三五只白鹭翻飞,恰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河岸新甸铺镇新北村村民冯新文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白河干净多了,美丽多了,有人来钓鱼也有人来洗澡,你看也没怪味了。”
两年前的白河可不是这个样子。有村民回忆说,那时黑水满河,臭味熏人,鱼虾绝迹,鸟类逃离,就连行人也常常掩鼻而过。
发源于洛阳市嵩县的白河,古称氵育水,蜿蜒流经南召县、宛城区、卧龙区、新野县后,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与唐河汇流后注入汉江。我市境内全长302公里,流域面积12029平方公里,覆盖8个县市区,主要支流有唐河、刁河、湍河、默河等。千百年来,白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南阳人,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
白河接纳了南阳市中心城区、镇平县、内乡县、邓州市和新野县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由于结构性污染、面源污染加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白河下游及其支流近80%的河段水质达不到规划标准,枯水季节某些河段甚至黑水横流。
遭受污染的白河,让下游新野等县市和襄樊的沿岸人民遭受苦难,也引发了县际、省际纠纷。
蒙羞的母亲河,牵动着每一个南阳人的心。白河在受到污染的同时,治污的战役也同时在南阳打响。
市政府出台了《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彻底取缔“十五小”企业,严禁死灰复燃,严厉惩处环境违法企业,确保企业排放污染物稳定达标。
2001年,我市筹资1.5亿元,在中心城区建成了日处理10万吨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白河中心城区段的水质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白河治污也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曾多次批示。2005年7月,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暗访南阳,肯定了治理白河的一些做法,也提出了整改意见。这一年10月,国家环境监察局的有关领导召集河南、湖北两省和南阳、襄樊两市环保局的有关人员对白河治污进行督查。白河治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006年是白河治污的攻坚年。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白河环境整治指挥部,市委书记黄兴维亲任指挥长,市领导陈光杰、杨德明、王清华任副指挥长,市环保局、发改委等8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统一协调组织指挥白河治污。(下转A2版)
压题照片:水好了,生态恢复了。中秋节前的白河新野新甸铺新星大桥段,一幅和谐的风景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