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中将关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8个指标定为约束性指标。两会期间,委员们围绕着如何保证约束性指标的落实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企业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排污成了“会商”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指出,应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应作为目前一个紧急任务来抓。
刘光复表示,我国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是悬在中国制造业头上的两把利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生产模式。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近几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关于环境管理的14000系列标准,推动着绿色制造研究更加活跃。
刘光复认为,我国绿色制造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政策、制度及技术上的问题。他建议:第一,尽快制定和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传统制造模式向绿色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实施绿色制造的内部推动力不足,外部压力巨大。实现管理和经营者的思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转变,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第二,建立有效政府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政府激励的具体措施可以包括税收优惠、专利制度、对推动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直接研究等方式。在对绿色制造进行激励的同时,政府应弱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极大模式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使其不具备竞争力。这样,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传统制造模式将退出市场。第三,重视绿色制造基础研究和支持工具开发。第四,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第五,大力发展与绿色制造相关的新兴产业。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