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鹅喉羚倒毙雪野。
温暖乐园变成冰天雪国
2月,准噶尔盆地南部,零下20℃。20多只饥肠辘辘的鹅喉羚正慢慢地徘徊,它们一边警觉地张望着,一边用纤细的蹄尖敲开覆盖着薄冰的雪层寻找食物,几只幼羚因饥寒瑟瑟发抖。这群鹅喉羚在几个月前从盆地北部艰难迁徙到此,没想到风雪和低温追随而至,将牧草封盖在茫茫白色之下。体弱和年幼的鹅喉羚已相继死去。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面积有1.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多个香港的面积,是我国最大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荒漠野生动物的天堂。在保护区里繁衍生息着鹅喉羚、蒙古野驴、普氏野马和盘羊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温暖的东南部一直是动物越冬的乐园,往年降雪很少,气温适宜。但今年,这里却是冰天雪地。
负责管理这个区域的是卡拉麦里保护区昌吉站。马新平站长介绍说:“1月以来,这里连降了三场大雪,降雪量在10厘米以上,气温最低达零下41℃,并伴有6至8级大风。积雪掩埋了牧草,靠嗅觉寻找食物的野生动物闻不到牧草的气息,无法觅食。我们在五彩湾周围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01只死亡的鹅喉羚,连体形较大的蒙古野驴有的也死去了。”
孤独的鹅喉羚正在寻找雪盖下的牧草。
一条便道附近,一只瘦骨嶙峋的鹅喉羚倒毙路边,其身体尚有余温,蹄尖因刨雪已被磨烂。不远处,一只被冻死的六、七个月大的幼羚的尾部、内脏和眼睛被啃食一空,周围满是狼的脚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天气太冷,鹅喉羚的尸体很快就冻僵了;狼啃不动了,只能挑软的部位吃。”
被冻死的幼羚的部分身体和内脏已被狼啃食掉。
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办公室主任王政根估计,因这段时间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天气寒冷、积雪厚,由于气温低和采食困难死亡的野生动物不下500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