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生动物再次遭遇绝境!(图)
2006-03-16
        2006年1月以来,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气温骤降,风雪交加,大批鹅喉羚和蒙古野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无处觅食,倒毙雪野。经有关部门同意,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捐赠了牧草投放给野生动物,但这样的举动却引来一番关乎生命的争论。人们是应抛洒“救命稻草”帮助野生动物度过难关,还是应尊重大自然的选择,让野生动物在优胜劣汰中提高生存能力?到底怎样做才是对野生动物真正的爱——是“救”还是“弃”?


 
 

一只鹅喉羚倒毙雪野。


  温暖乐园变成冰天雪国

  2月,准噶尔盆地南部,零下20℃。20多只饥肠辘辘的鹅喉羚正慢慢地徘徊,它们一边警觉地张望着,一边用纤细的蹄尖敲开覆盖着薄冰的雪层寻找食物,几只幼羚因饥寒瑟瑟发抖。这群鹅喉羚在几个月前从盆地北部艰难迁徙到此,没想到风雪和低温追随而至,将牧草封盖在茫茫白色之下。体弱和年幼的鹅喉羚已相继死去。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面积有1.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多个香港的面积,是我国最大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荒漠野生动物的天堂。在保护区里繁衍生息着鹅喉羚、蒙古野驴、普氏野马和盘羊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温暖的东南部一直是动物越冬的乐园,往年降雪很少,气温适宜。但今年,这里却是冰天雪地。

  负责管理这个区域的是卡拉麦里保护区昌吉站。马新平站长介绍说:“1月以来,这里连降了三场大雪,降雪量在10厘米以上,气温最低达零下41℃,并伴有6至8级大风。积雪掩埋了牧草,靠嗅觉寻找食物的野生动物闻不到牧草的气息,无法觅食。我们在五彩湾周围1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01只死亡的鹅喉羚,连体形较大的蒙古野驴有的也死去了。”


 
 

孤独的鹅喉羚正在寻找雪盖下的牧草。


  一条便道附近,一只瘦骨嶙峋的鹅喉羚倒毙路边,其身体尚有余温,蹄尖因刨雪已被磨烂。不远处,一只被冻死的六、七个月大的幼羚的尾部、内脏和眼睛被啃食一空,周围满是狼的脚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天气太冷,鹅喉羚的尸体很快就冻僵了;狼啃不动了,只能挑软的部位吃。”


 
 

被冻死的幼羚的部分身体和内脏已被狼啃食掉。
 
 

    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办公室主任王政根估计,因这段时间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天气寒冷、积雪厚,由于气温低和采食困难死亡的野生动物不下500头(只)。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