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令人悚然的话题
2007-07-25

6月6日,德国小镇海利根达姆,霍恩卢科庄园。

前来参加八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当天晚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非正式晚宴,这标志着此次八国集团峰会拉开帷幕。

八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组成。根据惯例,八国集团每年在轮值主席国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本次G8峰会无疑都是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外界广泛关注的美俄冲突、德美分歧以及俄欧关系之外,正如德国女总理默克尔早前预测的那样,“全球变暖”问题真正成为了本次G8会议的首要主题。

气候问题成为G8这个“富国俱乐部”的主要议题,显然不是突发奇想、没来由地确定的。

人类濒临灭绝?

如果你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停留在“天气会变得越来越热”的层次上,你就太简单了;如果你认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那么你该觉醒了;如果你还在漠视“全球变暖”这个有可能酿成全人类灾难的气候问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007年4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交新的全球变暖研究报告,引起了世界哗然。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火蚂蚁等害虫在地球上肆虐横行,海洋酸化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珊瑚礁的退化,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增多,飓风和火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剧烈……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相比,现在的灾难根本不算什么。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的评估报告认为: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大萧条。届时,全球GDP的五分之一都会灰飞烟灭。

《财富》对全球政商领袖的调查显示,全球气候变暖正是他们目前最最担忧的三大问题之一,另外两个是恐怖主义和贫富差距。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变暖”已经逐步从“幽灵般的威胁”转变为现实挑战。“我们的确正站在大规模灭绝的边缘。”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特里·鲁特的这句话,应该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

气候成了焦点

2007年1月24日至28日,位于瑞士东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旅游小镇达沃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

度过了酷热难耐的2006年夏季之后,今年的达沃斯再度感受了“暖冬”,直至论坛开张前两周,小镇才迎来了第一场瑞雪。年会照例在雪花纷飞中召开,与会的各国各界要人们照例踏着积雪赶往会场。

然而,2000多名与会者却比往昔更急切、更强烈地关注着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话题——气候变化。

引人注目的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在开幕上首开此题。默克尔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是G8以及欧盟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三天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同一个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英国将在2050年前削减6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作出姿态的绝对不仅仅是政治人物。尽管包括雀巢公司CEO在内的少数企业家仍然对挑战的紧迫性心存犹疑,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从有色金属巨头美国铝业到低成本航空公司EASYJET都纷纷表示,商业界有责任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1月26日夜,达沃斯一个小而温暖的饭店,窗外是久候的雪花,咖啡厅里聚集了20多位谈兴未已的午夜漫谈者。他们当中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一位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他们迅速地找到了兴趣的交集——还是气候变暖。

粗粗统计,在本次论坛期间,有多达17个专题讨论涉及到气候变化问题。

今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出了警告:过去100年,全球气温平均升高约0.74℃,2007年将是前所未有温暖的一年,到2100年则可能继续升温1.1℃到6.4℃。

危机就在身边

IPCC的报告罗列了全球变暖可能对未来生活带来的一些严重影响:

1. 全球严重缺水。

在不到20年内,现在不用为水发愁的数亿非洲人和数千万拉丁美洲人将面临缺水的窘境。到2050年,亚洲有10多亿人将面临缺水。根据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080年,缺水将威胁11亿~32亿人的生命。

2. 疾病四处横行。

到2030年,与全球变暖有关的疾病(比如营养失调和痢疾)将造成贫困国家的死亡率上升。患疟疾和登革热的人数,以及因食用受污染的甲壳类水生动物而生病的人数将增加。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到21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城市烟雾状况将发生恶化。这将使原本微不足道的健康威胁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

3. 热带粮食减产。

在未来,热带地区将更加炎热,沙漠和荒地扩张,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到2080年,2亿~6亿人将因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处于饥饿状态。到2100年,一半的欧洲植物品种的生存能力将大幅降低,或面临绝种的危险,或已经绝种。

4. 沿海洪灾泛滥。

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异常,最严重的威胁是洪灾。到2050年,欧洲的小型冰川将消失,而欧洲大陆的许多大型冰川将大幅收缩。到2080年,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每年将有1亿人被洪水淹没,尤其是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洪灾威胁。生活在极地的野生北极熊和其他一些海洋动物,将因海洋气候的变化而走向灭绝。

全球都在觉醒

全球变暖不仅令科学家担心,也引起公众关注。全世界都在经历一场“气候觉醒”。

越来越多调查显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仅次于失业、恐怖主义、经济景气与否这些事关生存的问题。越来越多个人采取行动,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试图以此抵销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欧洲,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在2003年之后显著提高。2006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45%的人害怕,自己与家人在有生之年将受气候变化威胁。

在德国,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仅次于失业问题。在法国,几乎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英国,每天报纸的头版几乎都刊登有关环境的新闻。

这项调查还发现,为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68%的受访者愿意大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同意对自己的行为略加限制。另外一项民意调查也发现,90%的日本人表示,衡量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已经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碳中和”就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各种极端性气候事件的大幅度增加,这将是一个梦魇般的场景。

届时,决定人类命运的,很可能将不是历史经验,而是现在的准备程度。虽然这一切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正如《科学》杂志所说,这一切,都是有很可能“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不仅仅是“假想中的可能性”。

■相关链接,全球变暖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

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

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

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

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如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

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

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来源:江苏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