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动物的化学武器
2007-07-25

资源网  2007.07.25  来源:中国海洋报

    生活在海洋里的一些动物,自身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从而使它们有了战胜来犯之敌、维系生命的武器。

    海绵体、珊瑚和大部分的海藻被束缚在礁石上,成为小动物和寄生虫们随时享用的美食。然而,大自然却给予了它们用于自卫的化学武器。海绵的武器是溴化二恶英,这种物质与声名狼藉的工业二恶英十分相似,能给食客以致命的打击。

    海蜗牛和海兔是无壳的咸水鼻涕虫,它们依靠着“化学武器”才能从海洋食肉动物口中逃生。有一种海兔,会分泌带有苦味的含溴代谢物,它会令前来“就餐”的动物食欲全无,即使鲨鱼也不例外。不过,还有一些海蜗牛缺少这种分泌化学武器的能力,于是它们改从饮食中获得化学物质的富集,通常它们的饮食来源是海藻和海绵体。

    人们在一些海鸟体内发现了卤化联吡咯,它是我们发现的第一种自然合成的有机卤素。它最初可能来自海洋里的菌类,之后在食物链上层层富集,最后在海鸟体内发现。

    还有一种化合物QL,已经在上万种海洋生物体内发现,包括海豹、海豚,甚至于还在法罗群岛妇女的乳汁里也发现了这种物质,因为岛上居民长年以鲸脂为食。

    这两种自然卤化物与人工合成的多氯联苯(PCB)很相似,我们知道PCB是常被用在电子塑料制品或黏着剂中的一种原料,是一种强污染物。虽然PCB的危害已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是像QL和其他自然界的卤烃对健康会有怎样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在鱼类中,章鱼受到攻击时能喷出墨汁;鱿鱼能喷出发光液体,借此来迷惑天敌,自己则趁机逃之夭夭;这些都属于化学防卫范畴。

    海洋深处生存的海蜗牛能吐出一种含盐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唾液,别说动物肌体,就是滴在岩石上也会使之冒烟气化。因此,海中动物包括鲸、鲨、鳄都不敢去惹海蜗牛。

    河鲀内脏带有剧毒,还能排出带有剧毒的鱼卵。河鲀毒的毒性比化学毒品氰化钠还高120倍。如果海里的其他动物吞食了它或它的卵,会很快因神经麻痹而中毒死亡。

    小小的比目鱼,也能排泄出一种毒性极强的乳白色液体。鲨鱼尽管凶猛无比,但一沾上这种液体,嘴巴就像中了魔似的立即僵硬。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